副会长-高志强教授
高志强, 1964年生,博士,教授,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为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山西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中国作物学会栽培委员会小麦学组副组长,全国作物高产创建专家指导团专家,山西省旱作农业学会理事长,山西省教授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小麦旱作栽培生理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9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培养硕博士生100余人,2007 -2008年留学加拿大农业与食品部。受聘十二五、十三五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专家组成员,国家1A级刊物《作物学报》编委,2016年度山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物, 2017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7年获山西十大科技创新功勋专家,作物生态与旱作栽培生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小麦旱作栽培山西省重点创新团队负责人,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40余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二等奖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90余篇,SCI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出版著作18部,获批专利10项,获批地方标准2个。
在旱地小麦高产稳产栽培上创新性的提出“自然降水的周年调控与土壤水分的跨季节利用”研发思路,于1999年首次提出旱地小麦休闲期三提前蓄水保墒技术,在山西省闻喜县的一个小山村建立了专家大院,带领13名教师,每年20多名本科生,10多名研究生博士生,长期蹲点研究,通过多年的系统研究,揭示了黄土高原不同年型旱地小麦3米土层土壤水分垂直分布与水平变化的规律,阐明了蓄水保墒技术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明确了蓄水保墒技术提供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机制,技术增产效果明显,可提高小麦产量21%—35%,干旱年型增产5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2%—38%。由高志强教授主持的这一技术成果于2015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在山西、陕西、甘肃三个省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推广面积4534万亩,增产小麦259451万公斤,合计节本增收997923.24万元。为我国北方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农业部专家指导组成员,跑遍了山西省每一个小麦主产县,在小麦生产的各个关键时期,常常深入一线,做好技术培训,在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小麦生产,每年3月、9月主动连续电视台、广播电台进行技术指导,为山西省小麦产量的稳定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农业部发感谢信感谢高志强教授和山西农业大学。2017年小麦旱作栽培团队研发的黄淮海流域西部宽幅条播节水节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临汾市洪洞县创造了山西省水地小麦高产纪录,达到711.5公斤/亩。新华网、农民日报、山西日报报眼、山西新闻联播等媒体报道了这一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