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事会副主席-席宝山教授
席宝山,男,1947年5月出生,山西太原人,大学毕业,髙级经济师、副教授、日本东北大学客座教授。历任太原化肥厂宣传科副科长,太原化肥厂经济领导组副组长。山西省经委企业处副处长,山西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经济合作处处长,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曾兼任山西省企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常务副秘书长,山西省工业经济协会常务理事、常务副秘书长,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日本埼玉县经济合作联合促进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山西省自营进出口企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西省三资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山西省交通协会副会长,山西经理协会副会长,中国髙教管理研究会公关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指导委员会委员,专家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企业联合会、山西省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
山西省企业联合会、山西省企业家协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委员会副主任。
国际矿业协会山西分会顾问。
山西省城乡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顾问。
山西国际经济合作协会顾问。
现任山西教授协会副会长。
山西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
撰写论文:
《关于改进经济管理干部教育的思考》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问题》杂志发表。《贫困地区农村干部收入低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文在省委农村工作部《农村信息》第五期发表。《论解决农村干部收入与发展集体经济的关系》一文在全国县域经济研讨会上获二等奖,录入《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改革与发展丛书》、《中国经济文库》、《中国跨世纪战略文献》、《中国当代决策文献丛书》、《中国社会科学文库》、《世纪文献》。《复关对外贸体制改革的要求及对策》在《市场世界》杂志发表。《引入知识管理 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发表,获全国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谈高校科研和教学的产业化》在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发表。《坚持唯物史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探讨》杂志发表。《创新人才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发表。《WTO与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在《中国经济导刊》发表。
围绕山西经济与环境建设撰写多篇论文,其中《抓住CDM实现的机遇,改善山西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省政府《晋政信息》等刊物发表。《建立清洁开发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一文在省科技厅主办的《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杂志发表,获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山西经济与结构调整》在省政府《参阅材料》等刊物发表,获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学术委员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编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前沿》杂志社编辑的《三个代表的理论与实践》(第二卷)、新世界出版社《走向新世纪》、《中国经典文库》、《中国经济发展文库》。《干熄焦是炼焦业节能治污的新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办的《节能与环境》杂志上发表,获中国管理科学院一等奖,录入《中国现代化建设研究文库》。《经济结构调整要抓住主线》一文在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理论版发表,录入《新华网》,被评为“五星级”,同时被获中国管理科学院企业家委员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浅析山西经济结构调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西部科技》杂志发表,在首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文献评选中获一等奖,同时获中国当代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山西资源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文在省科技厅主办的《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发表,山西经干院《学报》杂志等刊物转发,在“全面建设中国小康社会暨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学术研讨会”成果评选中获特等奖,编入《中国当代改革与发展研究文献》一书。
研究课题:
《山西省国有大中型企业高层管理者基本素质分析与对策研究》、《关于保护环境,开发、普及清洁能源的技术、社会经济条件的解析》、《中国山西省焦炉的近代化及煤气回收》、《重组企业的文化再造研究》、《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编著和参与编著作:《公共关系心理指要》、《山西外经工作手册》、《企业管理新法荟萃》、《市场经济与经营管理小百科》、《企业管理知识问答》、《CDM●循环经济●协调发展》。
2001年与日本东北大学合作研究的《关于保护环境、开发、普及清洁能源的技术、社会经济条件的解析》的研究课题是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缔结的《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DM)在山西适用的可能性开展的,目的旨在国际联合,减少CO2的排放,抑制地球变暖。对山西来讲,是借助CDM实现的机遇,引进资金和技术,提升山西产业技术水平,节约能源,减少CO2等废气物排放,改善环境,提高经济质量,为防止地球变暖做出贡献。课题以山西安泰集团增上干熄焦技术适用CDM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的宏观、微观经济方面的分析对比,阐明山西适用CDM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指出山西应是适用CDM的重点区域。应用CDM的方法学对山西安泰集团增上干熄焦项目,用干熄焦(CDQ)替代湿熄焦(CWQ)项目的基准线、额外性、边界的确定,及温室气体减排量、环境改善效果、节能效果、普及效果、企业内部收益率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测算,提出了《引入清洁发展机制,促进安泰集团干熄焦上马》的建议。本课题是在联合国尚未宣布《京都议定书》生效的情况下开始研究的,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在全国是最早的,2005年2月16日联合国宣布《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课题研究基本结束。2005年9月8日,课题组中日双方邀请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中国再生能源委员会、省人大、省政协、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企业界、新闻界人员,日本驻华大使馆、日本东北大学、日本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机关 、中日双方企业代表150余人,在太原举办了“CDM研讨会”,从此CDM项目在山西逐步开展起来。山西省科技厅课题评审组评定:“本课题研究,科研成果卓有成效,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前瞻性、创新性,在实施《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DM)方面具有首创性” 。研究期间席宝山多次向省委、省政府领导提供信息和技术报告,时任省长刘振华在报告上批“这个研究很有价值,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同时在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大会的报告中,把适用CDM作为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时任省委书记田成平、副省长杜五安、杨志明、靳善忠也曾批示,并在会见课题组成员时表示,希望在山西适用CDM。
研究课题结束后,课题组主要成员将研究的部分内容编辑成《CDM·循环经济·协调发展》一书,许多企业和单位,将这本书作为编制CDM项目的重要参考资料。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生在研究经济与环境问题时,也将这本书作为参考资料。山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国际商会山西矿业分会都将这本书发到有关专家学者研究参考,并成立了CDM中心,推广CDM项目实施。复旦大学邀请大村泉、席宝山作专题报告,省委党校、中北大学等邀请席宝山作专题讲座。席宝山还多次应邀赴日本,与课题组大村泉等其他成员在日本东北大学、仙台市、埼玉县、世界最大型钢铁企业—日本新日铁讲演。山西省外办在接待于幼军省长邀请的联合国项目代表团和美国原国务勤助理率领的访华代表团,讨论CDM合作项目时,特邀请席宝山出席会议,与外方讨论和交流CDM项目,并陪同宋北杉副省长会见外宾。
由于所研究的课题,撰写的论文和开展的工作,针对性强,适用性强,影响较大,席宝山荣获首届中国管理大会奖“杰出管理学者”。事迹在中国科技报、中央党校践行三个代表、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基金会、山西省政协经环委主办的《曙光论坛》、中国当代创业英才等刊物登载宣传。同时被国家高级人才申报管理办公室录入国家高级人才数据库,增选为行业终身研究员。被国家社会职称改革领导办公室选拔为国家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被国家专家评审小组办公室、中国专家评定联合会认定为国家优秀专家。
2006年10月25日,席宝山和山西安泰集团副总经理与日本JCF公司在北京进行了减排CO2交易谈判,并与日本JCF公司签定了减排一吨CO2卖10.5美金的合同。研究课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示。
附件1:中日合作研究协定书
图为席宝山与日本东北大学边缘科学研究中心中心长井上明久先生(后任日本东北大学校长)和日本东北大学经济学部教授大村泉先生签署合作协议。
《抓住CDM实现的机遇,改善山西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省政府《晋政信息》等刊物发表。《建立清洁开发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一文在省科技厅主办的《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杂志发表,获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山西经济与结构调整》在省政府《参阅材料》等刊物发表,获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学术委员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编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前沿》杂志社编辑的《三个代表的理论与实践》(第二卷)、新世界出版社《走向新世纪》、《中国经典文库》、《中国经济发展文库》。《干熄焦是炼焦业节能治污的新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办的《节能与环境》杂志上发表,获中国管理科学院一等奖,录入《中国现代化建设研究文库》。《经济结构调整要抓住主线》一文在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理论版发表,录入《新华网》,被评为“五星级”,同时被获中国管理科学院企业家委员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浅析山西经济结构调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西部科技》杂志发表,在首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文献评选中获一等奖,同时获中国当代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山西资源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文在省科技厅主办的《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发表,山西经干院《学报》杂志等刊物转发,在“全面建设中国小康社会暨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学术研讨会”成果评选中获特等奖,编入《中国当代改革与发展研究文献》一书。
2001年7月23日,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席宝山与日本东北大学边缘科学研究中心计划研究负责人大村泉签定了《中日合作研究协定书》
附件2:时任省长刘振华批示
时任省长刘振华批示:
这个研究很有价值,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请省计委牵头、省经贸委、省环保局、省经干院等单位共同研究,提出方案…
附件3:日本JCF公司购买安泰集团减棑CO2指标会谈和签定合同 照片
注:安泰集团增上干熄焦技术后,二氧化碳减排额指标可以卖给有承担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根据《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DM)规则,安泰集团每减排一吨二氧化碳,可以从购买减排额指标方日本JCF公司获得10.5美元资金。(上图片为安泰集团副总经理王力端、席宝山和律师与日本JCF公司会谈及签字议式)
附件4:席宝山主要业绩
(1)主要业绩简述
兼任山西----日本琦玉县经促会秘书长,与日本琦玉县签定了“智力引进”协议,先后引进十几名专家到山西企业指导工作。
与日本东北大学合作组成了研究《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DM)在山西适用的国际合作课题组,任课题组中方组长。课题以安泰增上干熄焦技术适用CDM为研究对象。2006年10月25日安泰集团与日本JCF公司签定了减排一吨CO2卖10.5美金的合同,既提升了企业技术水平,又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还可获得经济效益。山西省科技厅课题评审组评定:“本课题研究,科研成果卓有成效,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前瞻性、创新性,在实施《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方面具有首创性” 。
围绕山西经济与环境建设撰写多篇论文,其中《抓住CDM实现的机遇,改善山西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一文在省政府《晋政信息》发表,论文《建立清洁发展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一文在山西省科技厅主办的《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等刊物发表,被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山西经济与结构调整》在省政府《参阅材料》等刊物发表,被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学术委员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干熄焦是炼焦业节能污染的新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办的《节能与环境》杂志上发表,被中国管理科学院评为一等奖。《经济结构调整要抓住主线》一文在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理论版发表,录入《新华网》,被评为“五星级”。《山西资源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文在山西省科技厅主办的《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杂志发表,荣获中国现代理论丛书编纂委员会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编著了《CDM·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等几部论著。多次向省委、省政府提供信息和技术报告,时任省长刘振华在报告上批“这个研究很有价值,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
由于所研究的课题,撰写的论文和开展的工作,针对性强,适用性强,影响较大,所以荣获首届中国管理大会奖“杰出管理学者”。
(2)其他资料
席宝山在日本东北大学研究期间,与课题组成员在仙台市作山西环境净化与国际合作的演讲
2001年1月13日席宝山在日本新日铁总部讲演后,14日赴日本新日铁君津制铁厂参观考察
席宝山在日本东北大学研究期间,应山西省友好省县日本埼玉县的邀请介绍山西经济环境现状。
席宝山撰写的《经济结构调整要抓住主线》一文。在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理论版发表后,录入新华网被评为五星级。
席宝山和课题组部分成员在安泰集团考察
席宝山邀请省发改委潘俊香处长赴安泰集团与日本JCF公司機根先生共同讨论安泰集团增上干熄焦项目减棑CO2指标购买事宜。
部分获奖证书
席宝山撰写的《干熄焦是炼焦业节能治污的一条新路》在国家发改委主办的《节能环保》杂志上发表,并被作为封面标题。
2002年4月席宝山撰写的《山西经济与结构调整》一文被刊登在省政府办公厅主办的《参阅材料》送省领导及有关部门参阅。
2002年4月席宝山撰写的《抓住CDM实现的机遇,改善山西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一文被刊登在省政府办公厅主办的《晋政信息》送省领导及有关部门参阅。
上图为出席中日CDM研讨会的省领导和代表的合影,下图为研讨会现场
2006年3月席宝山与太原理工大学李春虎教授赴日本东北大学参加合作研究课题总结,在日本宫城县教育会馆作山西经济环境及适用CDM的可能性演讲
由中日双方课题组长任主编,将研究课题的主要部分和中方主要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编辑成书,进一步推广CDM在山西实施。
附件5:席宝山主要论文
1、
经济结构调整要抓住主线 |
|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迫使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这个大潮中对本国经济进行结构调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十五”期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新的发展思路。经济增长的本质是结构问题,这一轮战略性调整的正式启动,意味着中国经济从新世纪开始将跃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本文结合对山西经济的考察研究,就经济结构调整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
2、
山西经济与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是“十五”时期的一条主线。各级政府、经济部门、科研院校都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分析山西的经济状况,提出结构调整的意见,推动山西经济的发展。但是究竟如何看待山西的经济,怎样把握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至今还处在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和尝试阶段。本文就结合对日本经济的考察研究,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商榷。
一、 山西经济结构的总体情况
(一)投入状况。 从基本建设投资看(1950—2000年),山西基本建设累计投资,农业约占3%,轻工业约占4%,重工业约占93%。从工业内部各行业基本建设(1950—2000年)和技术改造(1978—2000年)累计投资看,煤炭约占30%,电力约占29%,冶金约占15%,化工约占6%,机械约占6%,建材约占4%,其他如纺织、服装、食品、烟草、造纸、印刷、塑料、医药等约占10%。从重工业内部累计投资看,采掘工业约占35%,原料工业约占54%,制造工业约占11%。
通过投入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山西的投资主要用于发展重工业,(2)能源工业的投资占工业投资总额的将近60%。(3)原料工业的投资超过重工业投资额的一半。这可谓为山西经济投入的“三重头”。
(二)产出情况。从2000年的产出情况看,第一产业的总产值占8.5%。第二产业的总产值占60%,其中工业总产值占47.6%。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占16.8%,重工业占83.2%。第三产业的总产值占31.5%。从重工业(1950—2000年)累计产出情况看,采掘工业总产值占32%,原料工业总产值占41%,制造工业总产值占27%。
通过产出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总产出的将近一半。(2)重工业的总产值大于农业和轻工业的总产值之和。(3)采掘工业、原料工业的产出比例小于投资比例,制造工业的产出比例大于投资比例。
(三)工业经济的演进过程。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时,我省国内生产总值为88亿元,人均365元,2000年为1644亿元,人均5137元。工业总产值为188亿元,2000年为
1617亿元,约占全国的1.4%。山西煤炭产量为9825万吨,1996年为煤炭生产最高年份,产量将近3.5亿吨,约占全国的26%,外调出省、出口占全省煤炭产量的67%;2000年山西输出煤炭22542万吨。其中供应外贸出口2736万吨,占全国出口量的49.7%。焦炭产量为357万吨,2000年焦炭产量为4967万吨,占全国产量的41%,外调出省、出口2393万吨,占全省焦炭产量的48%,其中供应外贸出口644万吨,占全国出口量的42.4%。生铁产量150万吨,2000年产量为1628万吨,占全国生铁产量的12.4%。钢产量120万吨,2000年为473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3.7%。发电量为107亿千瓦小时,2000年发电量为625亿千瓦小时,占全国发量的4.6%。外调出省占19%。水泥产量为256万吨,2000年为1434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4%。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主要工业产品和经济指标比改革开放前增长几倍、几十倍。虽然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国的1.4%,但能源、原材料产品占全国的比重却比较高。特别是能源、原材料产品的大量输出,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经济建设,对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作出了贡献。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资源过度开采,生产浪费大
80年代中期,在肥水快流思想的指导下,山西小煤矿、小铁矿遍地开花,到1995年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时,仅村办煤矿就已发展到1121个;村办金属矿采选企业发展到602个。盲目开采造成大量的资源被破坏和浪费。根据省经贸委的有关调查,小煤窑矿井资源回收率仅15%,比大型现代化矿井低55个百分点。90年代煤炭由于过量生产,曾几度出现几千万吨的积压,有些煤因长时间积压而导致自燃。1995—1997年,连续3年有2000万吨左右的焦炭被积压。
2、 投资分散,生产规模小
据2000年初的调查统计,全省有各类煤矿5688个,其中乡及乡以下煤矿5295个,占93.1%,产量为9066万吨,占全省煤产量的37%,平均每个矿井每年的产量为1.7万多吨。
1995年第三次工业普查结果表明,全省有炼铁企业660个,炼铁高炉1578座,其中100m3以下的小高炉1549座。全年生铁产量为1438万吨,平均每个企业年生产生铁约2.2万吨,平均每个高炉年生产生铁仅为0.91万吨,比日本新日铁君津制铁厂一个高炉一天的产量还要少。
炼焦工业也一样,据《能源基地建设》2001年第3期提供的资料,山西有焦炭生产企业2000多家,焦炭年生产能力为5000多万吨,平均每个企业年生产能力仅为2.5万吨。
3、 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耗大
从第一支柱产业的煤炭工业看,矿井数占1.1%,生产量占47%的重点煤矿,从采掘到运输基本上全部是机械化生产。这些矿井的装备水平、生产方式基本上代表了中国现阶段煤炭生产的技术水平。矿井数占5.8%,生产量占16%的市县营煤矿,采掘、运输基本上属于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状况。矿井数占93.1%,生产量占37%的各类小型煤矿,生产技术仍处在一个简易生产水平。
企业 |
煤矿数% |
生产量% |
生产方式 |
重点企业 |
1.1 |
47 |
机械化 |
市县经营 |
5.8 |
16 |
机械化,半机械化 |
其他 |
93.1 |
37 |
多数简易生产 |
从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起来的炼焦工业看,尽管政府在90年代采取了许多措施关停小型化的、生产工艺落后的土窑炉、蜂窝炉,改造、提升炼焦设备和工艺水平,但到2000年,非机焦炉生产的焦炭仍占61%,而机焦炉生产中,小机焦炉生产的焦炭约占8%。
从有传统生产经验的炼铁工业看,1995年山西有大小炼铁高炉1578座,其中100 m3以上的高炉有29座。到2000年,山西的高炉减少到993座,其中1000 m3以上的2座,300 m3以上的6座,而50 m3以下的约占95%。炼铁产业中的传统生产工艺和小型高炉仍占主导地位。这些传统的、落后的炼铁工艺和设备,焦炭消耗量很大。我们作一个初步的测算就可以看出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90年代中期,山西与日本琦玉县签定合作协议,请日本专家到山西企业进行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指导,川原业三先生在对五磷、安泰公司连续几年的指导中,28立方米、34立方米、47立方米的高炉入炉焦比,由平均1583kg/t,2000年下降到867kg/t。仅因改善工艺操作和管理,每生产一吨生铁就节省716公斤焦炭。山西每年约有1200万吨生铁是小高炉生产的,合计大约要浪费焦炭85万吨。事实上,山西其它一些企业的小高炉,多数比安泰、五磷公司的高炉要小,而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比这两个公司要差的多,炼铁过程中焦炭的实际消耗量要比测算的高。
4、 煤炭生产单一,综合开发能力低,综合利用效果差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化学工业也有很好的基础,60年代曾经是中国的六大化工基地之一。据此,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把山西确定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但是在建设过程中,无论从投资的角度讲,还是从技术的引进、提升和生产组织讲,重视的是能源项目的建设和生产,忽视的是化学工业的建设。这样就不自觉地把能源工业和化学工业截然分离开来。譬如90年代山西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为“挖煤、输电、引水、修路”,这个指导方针对山西经济的增长、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山西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欠缺的是,挖出煤来干啥,是单纯卖煤,还是加工转化成其它产品,这一问题,在那个时候缺乏更多的研究和部署。这就造成煤炭生产单一化,几度出现过剩积压问题。而化学工业的发展一再落后,在全国的排位一退再退。山西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也日趋严重。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也就出现了“一条腿粗、一条腿细”的名不符实的状况。事实上,煤炭和化工是有机联系的,煤炭不仅是提供热源和动力的原料,也是直接的和间接的化工原料。由于战略思想上的忽视和投资来源的困难,山西在煤化工方面的开发能力是比较低的,煤炭的综合利用效果是比较差的,也就是说资源优势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譬如炼焦产业,2000年全省有61%的焦炭属非机焦生产,这些生产工艺不能回收煤焦油和煤气等,这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仍掉了甚至比焦炭还要贵重的化工原料。今年2月12日,我在访问世界著名的大型公司日本新日铁君津制铁厂时,了解到该厂炼焦煤全部是从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的山西进口的,但炼焦成本却是从中国进口焦炭价格的二分之一,原因是化产部分创造的价值很大。而我省的非机焦和部分小机焦生产,恰恰是把这些可生产高附加值化产品的原料丢掉了。
5、 工业污染严重
近年来山西在环境治理方面,特别是控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和污染项目的治理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环境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从2000年看,工业污染物的排放还相当严重。废气排放总量6635亿标立方米,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8%;二氧化硫排放量90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6%;烟尘排放量79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8.3%,在全国排第一位;粉尘排放量50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6%;固体废物排放量646万吨,占全国的20.3%,在全国排第一位。而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4%,几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占全国的比重都超过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的几倍、十几倍。
6、 整体效益差
从山西GDP与全国的比较可以看出。75年以前,山西人均GDP略高于全国人均水平,在全国排第十二位,1975—1990年山西各年份人均GDP略高或略低于全国人均水平。进入90年代后,山西与全国的差距拉大,2000年山西人均GDP仅为全国的73%,比全国人均7078元低了1941元,在全国排第20位。
从经济效益看,山西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同口径与全国平均水平比,工业增加值率高于全国5.59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低于全国3.4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高于全国3.1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比全国少0.64次/年,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比全国低3.6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全国低22323元/人·年,产品销售率比全国低0.79个百分点。七项指标中只有工业增加值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山西城乡居民的收入也可以看出经济质量不高。2000年,山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24.1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55.87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倒数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1905.6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47.81元,在全国排第20位。
7、 资源转化效率低,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差。
据中科院2000年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分析,从区域发展质量看,山西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33.53;产品质量指数为22.74;经济集约化指数为22.52。区域发展质量为27.94,在全国排第29位。从资源转化效率看,山西生物转化效率指数为20.40,经济转化效率指数为31.23。资源转化效率为25.82,在全国排第24位。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山西生存支持系统总指数为32.64,在全国排第29位;发展支持系统总指数为30.65,在全国排第26位;环境支持系统总指数为33.58,在全国排第30位;社会支持系统总指数为48.26,在全国排第14位;智力支持系统总指数为40.94,在全国排第21位。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为37.21,在全国排第26位。
三、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经济结构是一定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的总和。山西经济结构性矛盾是多方面的,调整也是多方面的。但就当前经济状况而言,提高经济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调整仍然应从发挥资源优势出发,对重点产业进行优化、升级和潜力产品开发。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一些做法,日本战败后在50年代初,为了提高技术、改善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经济建设方面采取了对重点产业的一部分进行“合理化投资”的措施,当时选择了电力业、钢铁业、海运业作为合理化投资的中心,投资占了很高的比重,从1951—1954年,这三个行业各年的投资,分别占全国产业设备总投资的35.6%、41.3%、37.6%、37.8%。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重要基础产业的“合理化投资”,大型企业迅速建立,一下开拓、扩大了生产领域,开发新的产品,形成批量生产,带动了其它产业发展。为创立新型重化学工业和经济的高度成长奠定了坚实地基础,以致在较短的时间内步入世界经济大国。山西以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煤炭埋藏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0%,2000年煤炭保有储量2565亿吨,占全国的25.5%。与世界十大产煤国比较,煤炭平均埋藏深度为150米,和美国、印度同属于埋藏最浅的地区。1996年煤炭产量与世界主要产煤国比,除我国和美国以外,比其他国家的产量都要大。煤炭品种多,质量好。中国10大煤种,山西全有,其中无烟煤储量占全国的46%,炼焦煤储量占全国的53%,而且煤种分布相对集中,便于专业开采,也有利于配煤等综合利用。河东煤田、霍西煤田与澳大利亚悉尼煤田进行比较,水分、灰分、硫磺、挥发分等指标相近,有些指标还好于悉尼煤田。在对日本东北电力仙台火力发电厂和新日铁君津制铁厂考察时,这两个生产厂都认为从山西进口的煤炭质量比从其他国家进口的要好,而且价格适中,希望扩大进口数量。煤炭资源的加工转化、新产品开发和出口潜力都很大。特别是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核能的限制利用,煤炭和以煤炭为原料的转换能源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将起不可估量的作用。能源短缺的日本、韩国等已经开始研究替代石油的燃料和动力装置改造。煤化油很可能成为今后替代石油的主要燃料。
山西的铁矿资源也比较丰富,2000年铁矿保有储量33.5亿吨,占全国的7%,产量占全国的12.4%。铝土、耐火粘土、珍珠岩、镓、沸石等矿种的储量也在全国排首位,在全国排前10位的矿种有25种。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山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借鉴日本的做法,山西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把煤炭、电力、炼焦、炼铁和煤化工业作为“合理化投资”的重点产业,集中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先进技术、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进行技术改良和新产品开发,发展煤化学工业,这应该是当前工业结构调整的主项。具体讲就是煤炭行业发展规模较大的现代化矿井。炼焦行业全部改造成大型机焦和化产品同时生产装置。炼铁行业发展300立方米以上的中大型高炉,力争引进日本生铁和清洁能源同时生产的熔融还原新工艺,走原煤炼铁——煤气净化——发电的清洁生产新路子。对已经形成的原料型、初级型、污染型、低效率、低效益的重型结构,通过再投入,提升技术,开发新产品,加大对资源的加工转化、综合利用,提高产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污染,实现清洁化生产。这种经济结构模式既有利于把山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符合国家经济战略的总体部署。另外,通过生产领域的调整,可以促进企业的集中合并,形成企业集团化、设备大型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产品多样化、公害最低化。
3、
建立清洁开发机制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摘要:本文阐述了CDM(清洁开发机制)的含义与作用,分析
了CDM对山西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性及实现的可能性,指
出在山西建立CDM是有效改善山西环境和搞好经济结构调整的
最佳途径。
关键词:清洁开发机制:清洁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经济结构调
整:山西省
一、CDM的含义及作用
1997年12月,为了挽救21世纪的地球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49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缔约国第三次会议(COP3,防止变暖京都会议)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议定书规定在2008——2012年之间将6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化碳HFC,过氟化碳PFC,六氟化硫SF6)以90年的排放量为基准(HFC、PFC、SF6可以95年为基准),平均削减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下列三种方式:(一)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二)可以采用清洁开发机制(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三)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二、山西环境污染与CDM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迅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据2000年的统计,煤炭产量占全国的25.2%,供应外贸出口占全国出口量的49.7%;焦炭产量占全国的41.1%,供应外贸出口占全国出口量的42.4%;发电量占全国的4.6%,外调出省占19%;生铁产量占全国的12.4%。与占全国1.4%的工业总产值相比,以上主要产品的产量在全国的比重都超过工业总产值在全国比重的几倍、几十倍。
正是由于能源、原材料工业的高速发展,山西的环境也受到了严重污染。据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的报告,在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排名中,太原市名列第一,香港《明报》报道太原属不适合居住的城市。2000年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虽然有所控制,与1998年比,工业SO2的排放量减少了18.2%,工业烟尘的排放量减少了39.2%,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减少了37.5%,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增加了7.1%。但以烟尘为主的废气物排放量所占的比重还相当大,工业SO2的排放量仍占全国的5.6%,在全国排第3位;工业烟尘的排放量仍占全国的8.3%,在全国排第1位;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仍占全国的4.6%,在全国排第7位;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占全国的20.3%,在全国排第1位。均比工业总产值所占的比重1.4%高出几倍、几十倍。环境污染仍属于最严重的地区。
山西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因技术落后,生产规模过小引起的。那么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的污染还需要从技术和生产规模做起,这需要大量的投资,但就山西目前经济状况而言,既要维持经济发展,又要解决治污的问题,单纯依靠本省的力量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借助外援。COP3缔结的CDM恰好是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一个良机和有利的经济技术政策。为此,我们与日本东北大学共同组成了以研究“山西清洁能源开发和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国际合作研究课题组。研究课题于2001年分别在中日双方立项。
这项研究旨在通过山西适用CDM,达到我省和日本互惠互利。日本向我省提供技术和资金(包括生铁和清洁能源同时生产的熔融还原技术、大型机械化炼焦技术、中大型炼铁高炉、直接煤化油技术等)改造和替代山西现存的土炼焦、小炼铁,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和环境污染。日本能够完成《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也是日本国政府承诺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削减指标,而我省则实现环保与经济同步发展。
我们初步研究认为,在山西适用CDM应分阶段进行,从近期考虑用大型机焦炉取代非机焦炉炼焦,用中大型高炉取代小型高炉炼铁。从长远考虑引进日本生铁和清洁能源同时生产系统,即熔融还原生产工艺;煤炭气化,煤化油等技术。
以2000年我省炼铁、炼焦业现状为基础,机焦炉代替非机焦炉(非机焦炉焦炭产量约占61%),中大型高炉代替小高炉(小型高炉座数约占95%)。经测算适用CDM后可削减CO2为5910万吨(见下表),相当于日本CO2排放量的5%。
对山西省铁、焦工业适用CDM的效果分析
项目 |
单位 |
现状 |
CDM |
备注 |
|
生铁 |
生产量 |
万吨/年 |
1,200 |
1,200 |
2000年 2.04tCO2/t生铁 |
焦比 |
吨/吨 |
1.50 |
0.80 |
||
CO2削减 |
万吨/年 |
|
2,450 |
||
焦炭 |
生产量 |
万吨/年 |
3,000 |
3,000 |
2000年 1.155 tCO2/t焦 |
煤焦比 |
吨/吨 |
1.8 |
1.3 |
||
CO2削减 |
万吨/年 |
|
3,460 |
||
CO2削减合计 |
万吨/年 |
|
5,910 |
|
三、CDM实现的可能性分析
1、日本国削减6%的CO2等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是日本政府承诺,并在第三次缔约国会议上签定的。为实现该目标,日本正在努力减少排放温室效应气体(采用含碳少的能源,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减少享受性的能耗),并开发CO2固化技术。但是对于能源利用率已很高,并已经适应了汽车、电气化的日本来说,仅限于在日本国内来实现温室效应气体削减目标,成本很高,阻力也非常大,难于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削减指标。与此相比,如果通过转移技术和资金完成削减量指标,对位居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的日本来讲是比较容易的,同时日本在进行援助的过程中也可拉动本国经济的增长。
2、日本是中国的邻邦,隔海相望。日本担心经济高度成长的中国排放的污染物质,特别是SO2和烟尘越境日本形成酸雨,祸及殃池。据日本《朝日新闻》2002年1月17日报道,美国航空宇宙局卫星拍摄的图片反映,中国排放的烟尘经朝鲜半岛进入日本。既能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又能阻止来自越境的污染,这也会促使日本在实现CDM上首先选择中国。
3、日本资源匮乏。2002年初,日本关闭了最后一个煤矿。这意味着日本耗用的煤炭将全部依靠进口。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品种多,产量大,离海港距离较近,铁路、公路运输方便,运力也较大,特别是霍西煤田煤的品质与日本煤相近,最受日本青睐.。日本希望从山西进口大量的煤炭和焦炭。这一点在我对日本东北电力公司仙台火力发电厂和新日铁君津制铁厂考察时进一步得到验证。
4、大公司参于有助于CDM的实现
日本新日铁、三井等大型集团,出于国内资源短缺,炼焦设备老化,开发新产业、新市场等方面的原因,会借助CDM在能源、原材料项目建设方面与山西合作。另外,这些大型集团和日本科研部门共同拥有世界领先的煤炭直接液化油的技术和生铁、清洁能源同时生产的熔融还原技术,开发这些技术投入了巨额科研经费,从科研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角度讲,或者是从寻求投资回报角度讲,他们都希望能找到适用的市场,这就增强了这些企业参于CDM活动的积极性。无论是政府通过CDM对山西进行援助,还是这些企业通过CDM参于山西炼焦、炼铁行业的技术改良、环境改善,都能实现这些技术的有效转移,这些企业都能获得自己的利益,实现投资回报,同时也推进了CDM在山西适用,这是双方都有利的好事。
5、山西是全球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山西适用CDM最能得到国际的认可。
四、几点建议:
1、CDM是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各缔约国制定的国际政策。对山西来讲是一个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机会,能否抓住这个机遇,需要我们努力去争取。另外,达成适用CDM的协议和实施CDM是国家之间的政府行为。为此建议省委、省政府及早策划这项工作,研究应对措施,抓住机遇,力争在山西适用CDM,从提升技术入手调整经济结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我们开展的这一国际合作研究课题是典型的应用性课题,针对性很强,最终是向双方政府提出在山西适用CDM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案,这里面涉及许多政策性问题,需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涉及面广,需要协调的方面也多,所以建议省政府成立一个非常设机构或责成一个部门,抽调专人系统地研究、开发、推动这项工作。经济、环保、科研等部门联动,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十五”计划的要求,提出具体适用CDM,促进结构调整,环境改善的方案。
3、在争取日本政府通过适用CDM的方式对我省进行援助的同时,积极开展与新日铁等大型公司在炼焦和煤化工业方面的合资合作。我们认为,政府援助和外企投资相结合是有效改善山西环境和搞好经济结构调整的最佳途径。
4、
大力推广干熄焦(CDQ)技术
是炼焦业节能治污的一条新路
[内容提要]干熄焦(CDQ)是一种将焦炉中排出的焦炭的显热回收的技术设备。它与湿熄焦(CWQ)技术比较具有节约资源、污染物排放量小和提高焦炭质量等优势。在国际上,干熄焦(CDQ)技术替代湿熄焦(CWQ)技术,是炼焦业发展的趋势,我国炼焦业也应大力推广干熄焦技术。
关键词:干熄焦技术、节能、环保
焦炭是钢铁等行业必不可少的原料,在我国二次能源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目前中国有焦化企业2000余家,2002年炼焦达1.4亿吨。今后,中国钢铁业还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炼焦业也必然随之继续增长。我们在为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感到欣喜的同时,也为炼焦业正在对环境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污染而忧心忡忡。
一、 炼焦业是高污染行业
据测算,每生产一吨土焦,约产生废气300—500立方米,其中含尘5000克,一氧化碳330克,硫化氢544克,一氧化硫20克,苯类物160克,氰化物70克,氮氧化物370克。即使机焦,每生产一吨,排放的污染物也相当严重。有烟尘3000—6000克,一氧化碳330—500克,硫化氢544克,二氧化硫670—1030克,各种碳氢化合物160克,氰化物50—60克,氮氧化合物1150—1950克,焦油气54克。
以2002年为例,中国炼焦1.4亿吨,共产生500亿立方米的焦化煤气,据不完全统计,炼焦煤气的排放达120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正在建设中的西气东输工程的年输气量。焦化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和甲烷以及一氧化碳,它们排放到空中,无疑将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果将这120亿立方米的废气用来发电会是怎样一种结果呢?数据显示,120亿立方米的废气,大约可产生160多亿度电。若以每度电4角钱计算,约合60多亿元。
二、干熄焦(CDQ)技术替代湿熄焦(CWQ)技术是炼焦业发展的趋势
1、干熄焦(CDQ)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干熄焦(CDQ)是一种将焦炉中排出的焦炭的显热回收的技术设备。早在上世纪20年代,瑞士的Salzer公司就开发出塔式的CDQ,但未普及。后来前苏联对Salzer公司的技术进行改进,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日本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1976年新日铁及NKK引进前苏联CDQ技术,并对该技术设备进行不断改进和大型化,使得该项技术日臻成熟,从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已逐步取代了湿熄焦(CWQ)技术设备。目前,我国炼焦企业,除少数大型企业采用干熄焦(CDQ)技术外,绝大多数均为湿熄焦(CWQ)技术。
2、CDQ与CWQ比较有显著优点
① CDQ对环境影响很小
CDQ的概算值(表Ⅰ)
投入 |
产出 |
||
显热焦炭 |
100 |
焦 炭 |
97.0 |
|
|
粉 焦 |
0.4(0.3-0.56) |
|
|
细粉焦 |
1.5(1.0-1.67) |
|
|
损 失 |
1.0(0.3-1.0) |
|
|
其 他 |
0.1 |
总 计 |
100 |
总 计 |
100 |
山西省某企业CWQ 设备
|
从表Ⅰ可以看出,采用CDQ技术在熄焦过程中污染物质排放量很小。因此,对环境影响很小。但是,如果采用CWQ设备情况就大不一样。
CWQ设备焦炭的损失量概算值(表Ⅱ)
损 失 |
损失量%(kg/t焦炭) |
消火塔的微粉消散 |
0.04(0.025-0.41) |
水煤气体反应丢失 |
0.11(1.1;CO换算2.27) |
沉淀焦粉 |
0.08(0.35-1.5) |
其 它 |
0.1 |
从表Ⅱ可以看出,采用CWQ技术在熄焦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污染物:一是消火塔的微粉飞散。每熄一吨焦炭约飞散25—410克;二是水煤气反应产生CO气体。每熄一吨焦炭约产生2270克;三是消火时排放出H2S,每熄一吨焦炭约排放出100克。
以年产100万吨的焦炉为例,若采用CWQ技术,排放出的焦粉尘达25—410吨,一氧化碳气体2270吨,硫化氢100吨。这些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
②采用CDQ技术,能将焦炉中焦炭的显热回收用来发电(一吨焦炭可得到0.548吨的蒸汽)。既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节约了能源,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对于100万吨焦炉配套的CDQ技术,装入117t/h的赤热焦炭,能够得到67.9t/h(90ata,535℃)的蒸汽。若将这些蒸汽全部用于汽轮机发电,约可得到20.22MW的电力。
③采用CDQ技术可以提高焦炭的质量(强度增加2%,水分从约5%降低至0%,粒度趋向均匀),增强产品竞争力。特别是随着高炉的大型化与喷煤量的增加,对焦炭的强度要求越来越高。采用CDQ设备冷却的焦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④在保持焦炭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干熄焦可以降低强粘结性
的焦、肥煤配入量10-20%,有利于保护资源和降低焦炭成本。
三、 政府在推广干熄焦(CDQ)中的作用
干熄焦技术在日本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中国宝山钢铁集团总公司、上海浦东煤气焦化厂、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与首都钢铁公司得到了应用。可是,尽管山西省焦炉众多,而干熄焦却尚无一例。究其原因,干熄焦尽管优点很多,但是投资巨大。在能源廉价的山西省,由于经济杠杆的作用,得不到应用。然而,我国环境状况的严酷现实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告诉我们,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效益,只重视暂时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关心因盲目发展而带来的环境损失的行为是短视的,不可取的。
仍以山西省为例,据山西省环保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1980年—1999年的20年间,山西累计的环境污染直接经济损失为1025.5亿元,占20年间GDP总和的8.54%;如果加上20年累计的环境保护投资及其机会成本,环境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则上升到1284.6亿元,占20年GDP总和的10.7%。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如果加上环境损失,山西20年的经济一直处于负增长。这种现象充分说明生态环境没有得到保护的经济发展,可能就是明进而暗退。同时,也暴露出传统GDP制度的缺陷。
在传统的GDP体系中,核算和统计的主要是“人造资本”(如厂房、设备等物质产品和服务),而对另外两种资本即“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则少有考量。在这种GDP 体系中“环境投入”是不计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成本的,而是计入政府公共投资或财政投资的。在客观上对落后过时的生产方式起了一种保护的作用。因而必须摒弃代之以“绿色GDP”制度。
针对传统GDP制度存在的缺陷,早在1995年世界银行就提出,用“人造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三种资本来表征一国一地发展水平的新概念。该行在对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财富和价值”平均占有量的统计中,发现以上三种资本的比例分别为16%、64%和20%。被人们称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圣经”---《自然资本论》一书中还明确提出了“新一轮革命”的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①珍惜自然资源;②师法自然,仿效生物和生态系统设计生产流程,使废弃物达到“零排放”;③倡导“服务经济”,主张消费者通过租赁商品得到服务,减少资源浪费并使供需双方都能以最低价格获得最大收益;④向“自然资本”进行“再投资”,通过税收等政策调整,促使自然资源的节约和生态平衡的保持。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和两会期间代表们发出在我国尽快建立“绿色GDP”制度的呼吁,都是顺应了世界潮流,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在炼焦业大力推广干熄焦(CDQ)技术,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我们建议政府在推广干熄焦(CDQ)技术方面应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①加大宣传力度,教育企业树立循环经济发展观;充分认识环境也是生产力,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明确环境既是资源也是资本,从而克服只重视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环境效益的错误观念。
②全面落实原国家经贸委2001年会议精神,尽快实现炼焦业占60%的100万吨焦炉采用干熄焦技术。
③对采用CDQ设备的炼焦企业重点扶持。经认定的可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如采取贷款贴息、风险投资担保、减免税收等方式给以扶持。
④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增收生态补偿税,促进节能技术、环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淘汰资源浪费大、污染环境的技术和设备。
⑤建立干熄焦(CDQ)示范工程,并进行宣传、推广,依靠市场的力量促进广大炼焦企业采用干熄焦(CDQ)技术。
⑥政府出面牵线搭桥,促进国际合作,与发达国家建立CDM机制,
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通过实行排放权的交易,推进炼焦企业尽快采用干熄焦技术,实现节约资源,改善环境之目的。
5、
山西资源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在对山西资源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山西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正确地处理山西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等问题,提出五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资源、环境、对策
大规模的工业化让人类社会付出了环境和资源的沉重代价,有人做过统计,人类掠夺性地开采资源、浪费能源,所获得的最终产品占原材料的20%-30%,70%-80%的资源都成为废物排放到环境中,造成污染和生态紊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最大危害莫过于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山西既是资源大省、又是能源大省、还是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可以说山西是我国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本文试图通过对山西省资源环境的分析,就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尽绵薄之力。
一、山西资源环境现状分析
1、山西资源(这里主要指矿产资源)状况与产业结构特点。
(1)山西资源状况
矿产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山西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山西的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这是山西人的福气。我国能源的基础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从而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主体地位,这将是长期和稳固的,煤炭工业的发展前景,将是广阔的光明的。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据有关资料显示,山西省的煤炭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2000年煤炭保有储量2565亿吨,占全国25.5%。煤炭不仅品种多,而且质量高。中国十大煤种山西全有。其中无烟煤储量占全国的46%,炼焦煤储量占全国的53%,而且煤种分布相对集中,便于专业开采,也有利于配煤等综合利用。
山西的铁矿资源也比较丰富,2000年铁矿保有储量33.5亿吨,占全国的7%。
除煤铁之外,山西的铝土、耐火粘土、珍珠岩、镓、佛石等矿种的储量也在全国排首位。在全国排前10位的矿种有25种。
(2)山西产业结构的特点
以煤炭为主的丰富的矿藏资源,为山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也决定了山西产业结构的特点。即: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导,高度依赖煤炭,产业重型化、初级化,重工业比重高达83%,比全国水平高出23个百分点;煤炭工业的增加值占到全省工业的四分之一强,从业人员占到三分之一,而高新技术产业仅占工业总产值的3.2%,社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分别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6.7%和4.5%,都大大低于全国水平。
2、山西环境现状及主要污染源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山西就成立了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环境监测机构,把环境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九五”以来,以“一控双达标”为契机,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先后取缔了1.6万家土小污染企业,迫使9000余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实现了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2002年6月以来,继续对污染源保持高压态势,通过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又相继取缔了2000多家死灰复燃的土小企业。经过多年努力,使得全省环境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以太原市为例,太原市曾是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2001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的天气从1999年的45天增加到120天,至2002年底,已经实现153天的年度目标,一举摘掉了“污染第一”的帽子,受到社会的好评。
与此同时,必须看到长期影响山西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污染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以2001年为例,工业废水排放总量31093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53%;工业废气排放总量8027亿立方米,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99%;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902050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76%;工业烟尘排放总量831995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9.76%;工业粉尘排放总量502697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07%;工业固体废物产出量7211万吨,占全国总产出量的8.12%。全省18个城市空气质量全部超过国家三级标准,26条河流中73%的河段超过五类水标准,地下水质量劣于三类的达35%,比全国水平高出30%,地下水源污染属全国之首。
上述情况表明,山西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开发强度继续加大的情况下,势必同时增加环境压力,环境保护将面临新的挑战。
造成山西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上面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与山西能源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是分不开的。能源既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又是现实的重要污染源。煤炭的大量开发和利用,不仅会严重破环开采地的生态环境,而且会严重污染消费地的大气环境。从山西乃至全国的大气污染物来看,主要是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而这些污染物又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排放。从行业看,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电力、煤气及热水生产供应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大约占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50.6%。山西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工业和电力工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煤炭、煤焦、电力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三废”,是山西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二、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4%。这个数字相当于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的2-4倍。另据山西环境部门提供的资料也显示,1980年-1999年的20年间,山西累计的环境污染直接经济损失为1025.5亿元,占20年GDP总和的8.54%,如果加上20年累计的环境保护投资及其机会成本,环境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则上升到1284.6亿元,占20年GDP总和的10.7%。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损失,已经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难怪国外有人发出这样的惊呼,繁荣的中国有重复西方工业国老路的危险。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国务院给予高度重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战略思想和“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战略方针。90年代初,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推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和通过的全球《21世纪议程》和《里约宣言》率先制定并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和优先项目计划,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之一。2001年3月1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人口环境资源工作座谈上强调指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在新的世纪,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党的十六大在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时更把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作为核心内容。
山西应该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怎样才能做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我们拟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坚持正确的发展观,牢固树立“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改变现有GDP的统计方法,引入绿色GDP的概念,扣除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破坏的损失,抛弃传统的不计环境成本的发展模式,改变过去无偿使用环境并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的做法,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在控制污染方面,一是积极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严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关,建设项目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后评估,控制新增污染源,凡是环保不达标的一律不许上。二是全面推进排污许可证制度,落实和深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格执行地区污染总量控制标准,凡是超过污染总量控制标准的地区,严禁新建,扩建任何污染项目,包括环境达标项目;凡是在这些地区新建、扩建环境达标项目的,必须以关闭存量污染企业为前提。三是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大污染企业的改造、搬迁和转移力度,将污染治理与企业技术升级结合起来。
3、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生产力,为优势企业腾出市场空间、环境空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条是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一条是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或主导产业。就一般国际经验来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发展新的主导产业是产业升级的主线。但是从山西的省情来看,我们认为应该把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作为主线,进一步发挥山西在能源、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方面的优势。煤炭工业在山西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煤炭污染空气是因为现有的燃煤技术不够先进,而不是因为煤炭本身不好。因此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促进产业升级,调整产品结构是当务之急。
4、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实践证明,要使污染基本得到控制,投入一般应保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水平,而山西省“九五”投入仅占0.49%,低于全国1%的平均水平。不解决投入问题,改善环境就是一句空话。所以确保环保投入的不断增长十分重要。①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促进企业加大治污投入;②积极探索发行债券、股票和投资基金等其他融资形式,引导金融机构资金投向污染治理;③努力争取外国政府与国际金融组织的资金援助,吸引外商采取BOT和TOT等方式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化工业项目的投入;④多种形式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环保事业;⑤根据《京都议定书》,建立清洁开发机制(CDM),与发达国家进行排放权交易,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
5、借鉴《京都议定书》,建立清洁开发机制(CDM)方式,在企业之间实行排放权交易,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环保标准限制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一定额度,如果企业通过治理污染,污染物排放总量比规定额度减少,减少的部分可以进入市场交易,换取经济效益。别的超额排放污染的企业可以购买这部分污染物的排放权。通过这种交易,企业排污将在市场机制下进行 。完成排放指标好的企业可以将卖指标的收入补充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投资或继续投入环保技术和设施;完不成排放指标的企
业,为避免花大量的钱去买指标就会考虑加大环保投入;而那些既没钱买指标,又没能力进行环保投资的企业将被迫关闭或淘汰。这样,必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环保能力和实现社会污染总量控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