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期:气态的德行
空气的包容与谦虚
在地球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中,体积最大且包罗万象的是大气圈,它容纳了世间万物,并给万物提供了足够的生存和活动空间。大气圈无色透明、无嗅无味、淡然含蓄,包容性最强。大气圈中的空气虽然空虚柔弱,但比固体、液体蕴含更多的能量,有而不显。它仿佛不存在,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呼吸都离不开它。人要向空气学习,做事不声张,更不能夸张,一定要低调。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耸立云端;
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
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并不影响它承载万物。
谦虚是大智慧、大学问、大美德。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低调做人是一种大智慧。一般而言,知识浅薄者骄傲,学识渊博者谦虚,所以说,知识常常深藏在谦虚的大海里。
学习和实践使人有知识,有知识又能促进人更谦虚。学习和实践的目的就是让人从不谦虚到谦虚。一个人越是知识渊博、才华出众,他的眼界往往就越宽广,他对有限人生和无限世界的认识也就越深刻,他就会感到自己所能做的事太微不足道,这时他的谦虚之心就油然而生了。

空气空虚,然而并非不存在,只是体积大,密度小,难察觉罢了。体积大意味着宽容性强,胸怀宽阔,能容万物。密度小意味着柔变性大,缓冲能力强,易扩散渗透,能与万物和谐共存。难察觉意味着谦虚自尊,不张扬,不狂妄自大,是为人处世、立足世间的护身符。总之,空气启示我们,处人做事应淡然含蓄、有而不显、平凡谦虚、虚怀若谷。

氧气的价值与平凡
空气中的氧气默默无闻,看不见、摸不着,是空虚的、平凡的,但它又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由此可见,平凡的事物常常是生活的基础和主体,最伟大的真理常常是最平凡、最朴素的。
人几天不进食还可存活,但停止呼吸几分钟,就会死亡。人体得不到充足的氧气,首先损害的是脑神经细胞,脑缺氧几分钟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甚至脑死亡。然而,过度用氧也是无益的,动物吸入纯氧会出现中毒现象。人处于1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24小时后就会引发氧中毒型肺炎,最后因呼吸衰竭而亡。由此可见,好和坏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好的东西,好东西使用不当一样是坏东西。

缺氧时,人会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这时人们常常被迫输氧,或到“氧吧”活动一下。 “氧吧”中虽然能提供充足的氧气,但其中含有一定量活性高的游离基氧,吸入少量的游离基氧可加快新陈代谢,让人充满活力。若吸入大量游离基氧,会使人精神亢奋,对人体细胞内的DNA和细胞膜等产生不可逆的损伤,从而破坏人体的生理机能。
这进一步说明,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做任何事都要适可而止,过犹不及,讲科学,有分寸,不偏执。这就要求我们在处人做事时,要一分为二,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和福祸相依等哲学思想。
人应像空气中的氧气那样,平凡、有用,要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古来圣贤皆寂寞,大思想往往产生于平凡中。平凡就是不浮躁,平凡就是踏实、高尚的真实人生。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能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