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期:能量、效率、质能方程和朗格缪尔公式的人生启示(中)
能量效率与人的劳动效率
物理学中能量效率是指一物体所做的有用功占其总功的比率,公式为:能量效率=有用功/总功。同样,一个人的劳动效率也可用其在一段时间内所做的有效劳动占总劳动的比率来表示,其中总劳动可分为功劳、疲劳、苦劳三部分。
由能量效率的公式类比得到:
人的劳动效率=有效劳动/总劳动=功劳/(功劳+疲劳+苦劳)
由于人的有效劳动只占其总劳动的一部分,故人生的劳动效率只能接近1,且永远小于1。人生的劳动目标是劳动效率最大化,即人要在劳动过程中多得功劳,少做疲劳,防止苦劳。
纵观人一天的各种劳动,真正的有效劳动所占的比率是很小的,大量的劳动是无效劳动。然而,这些表面上的无效劳动又都是为有效劳动奠定基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效劳动是建立在无效和负效劳动之上,没有无效和负效劳动,有效劳动是难以实施的。所以,我们在尊重有效劳动时,不能忽视无效劳动;在表彰成功时,不能无视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苦劳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功劳,即苦劳和疲劳为功劳打基础,是功劳的前提。这启示我们,人在艰难痛苦时不要气馁,在成功喜悦时不要忘乎所以。
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理想热机的最大效率永远不可能达到100%。同样,人的劳动效率也不可能达到100%。这告诉我们,人类所做的功不可能全部都是有用功,无用功肯定会占一定的比例。人类的主要任务是在保证人正常生存的条件下,节能减排,让浪费和污染减到最小,这正是低碳经济的努力方向和生态文明的最终目标。总之,人类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永远不可能达到100%,浪费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必然现象。我们在承认这个现象的同时,不要忘记资源和能源是有限的,可持续发展离不了勤俭节约这个美德。
质能方程与精神的力量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其中,质m乃事物的物质性,能E乃事物的运动性,光速c是常数(3×108m/s),c2是质和能转化的系数。质能方程告诉我们,看得见的物质与看不见的能量是联系的,并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少量物质m就可转变为巨大的能量E。这与哲学上讲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何其相似。
如果我们把质能方程E=mc2的应用范围拓展到人文领域,这时,质m指人的素质,能E指人的能力,c2是质和能转化的系数。质能方程暗示我们,人的素质与其能力是联系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特别是我们平时养成一个小小习惯,这个习惯就会提高他的素质,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转变为巨大的能力。由此可见,我们一定要注重平时的自身素质修养。人们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此等等表明,平时的修养不会白费,总会在条件合适时,转变成巨大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处人做事时,一定要注意细小的修养。小不忍,必会乱大谋;积小善,必会成大德。
人和人的差异不是肉体物质的差异,而是精神的差异,精神是我们生命的核心。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精神,就是要让人的精神真正能够转变成物质,造福社会。人生蕴含着的精神力量,如同物质所蕴含的能量一样是巨大无比的。人的精神力量会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思想至今还闪耀着万丈光芒,孕育着人类文明,为社会发展提供着无穷的动力。
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源于人类自身的思想。人的每一思想,即使是小小的念头,也可能会变成一个行动,最终转化为物质财富。每个念头就像一颗种子,在种子里面,你无法看到大树,但只要你播下它,并持续浇水灌溉,种子自然会竭尽全力吸收所需,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念头,你的任何起心动念,都可能改变整个世界。不要忽视小善,也不要忽视小恶,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火花尽管再小,也会酿成燎原之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