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期:世界的归“1”
世界归“1”的内涵
“1”乃一。无论世间万物变化何等多端,人类社会发展何等多彩,终究都会归一。正如《道德经》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根结底源于道生的一。一就是一切,所有的事物都和一有关,举例如下。
1月+2月=1季
2天+5天=1周
3月+9月=1年
4时+20时=1天
“1”是一切事物的起点,也是一切事物的终点,即一切事物都是由它演化和演绎的。“1”既包含着简单原始的意思,也包含着整体一致的意思,即“1”就是简一和统一。简一和统一是世界的两个基本属性。
简一指事物本质即规律的简单性、个体性、原始性、独特性、有限性;
统一指事物现象即表征的综合性、集体性、丰富性、复杂性、无限性。
由上可见,简一和统一就是既要关注事物的个性,又要关注事物的共性。这也就是哲学上讲的,既要关注事物的特殊性,又要关注事物的普遍性。对人而言,个性指人权,要民主民生。共性指公权,要和谐美满。世界归“1”的本质就是世界的二重性,即简一性和统一性。简一性乃事物的简单性,统一性乃事物的综合性。
简单性就是大道至简,大道至简乃简明扼要、清净透明;
综合性就是和谐共存,和谐共存乃平等自由、幸福美满。
综上所述,世界归“1”就是要我们在处人做事时,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简一和统一两手抓,且不偏不倚,还要两手硬。简一利于自由平等,统一利于合作共赢。自由平等和合作共赢是人类社会的两件大事。只有兼顾简一和统一,世界才能真正归一,成为幸福美满的一家人。
人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就是在讲,世界的归“1”性。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条条大路有特色。条条大路就是说每条道路平等存在、互不干涉、包容互助、和谐共存、自由探索、特色发展等。切记:世界归“1”不是指世界统一,世界统一必然会产生垄断和霸权,也必然会失去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如失去各国各地语言的多元性等等。所以,世界归“1”的内涵既包含世界的简一性,又包括世界的统一性,二者缺一不可。
世界归“1”的特性和动力
世界归“1”包含世界的简一和统一。简一和统一是世界的二重特性。简一性就是指大道至简。人类对世界的一切理解和对现实的一切抽象,常会总结成一个简约的公理或公式,作为人生准则来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实践。如牛顿三定律就是如此简约地揭示和表达出宏观世界的三个基本运动特性。它大道通天,提供了唯物主义的有力证据。再如,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世界归根结底不过是依赖于计算机数值电路的“1”和“0”。由此可见,大道至简,一切复杂的事物皆源于简单,繁杂的互联网世界的源头,竟然也是出于如此简约的“1”和“0”。
世界的统一性就是采用归纳的方法,使宇宙归于一,正如老子所言,世界的统一性就是世界的道,道就是“1”,“1”既是最小,又是最大。
最小是因为它是组成万物的基本单位,故“1” 是部分,“1”是本原。
最大是因为它是构成世界的万事万物,故“1” 是整体,“1”是宇宙。
所谓小“1”,如集合上的点;所谓大“1”,如无限之宇宙。全息理论认为,个体包含着整体的所有信息。例如,一个人总是包含着整个人类的所有生理信息;一颗种子总是包含着产生它的植物的全部信息;一个受精卵包含了未来生命潜在的全部信息。
克隆技术已经从实践上证实了现代全息理论的正确性,人体中的任何一粒干细胞都可以复制出一个与其母体完全相同的个体。总之,“1”虽小,但却拥有了全部。故“1”是部分,又是整体;“1”是本原,也是宇宙。
世界归“1”的基本动力源于全世界人民的共同价值取向,即人类命运共同体。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之后出版了《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书中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世界的归“1”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证明,人类社会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曲折,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科学研究的从“0”到“1”
科学研究的从0到1就是指科研零的突破。它要求科研人员要注重源头创新,减少跟踪模仿。然而,源头创新谈何容易,跟踪模仿也是原创科技必不可少的环节。科研的大厦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大厦中一个小小的房间也绝非一日之功。其中的一砖一瓦,甚至螺丝钉、粘合剂等,都需时间的积累和打磨。由此可见,跟踪模仿是源头创新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它虽然不如源头创新那样实现了零的突破,但仍属后续完善修修补补的小创新。
一个好的科研人员,首先要把自己训练成已有知识领域的熟练者,其次,要脚踏实地,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从小处着眼,沉下心来,小心求证,去组织开展科研工作。切忌眼高手低不切实际,一开始就雄心勃勃想做原创性一鸣惊人的从0到1的工作。
从0到1的工作多是经历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被大浪淘沙洗净涤出,并非一有想法就得到公认。挖掘从0到1第一坑的研究人员固然是可敬,但那些奋勇扑来把坑挖大挖深,继而把它加固粉刷美观并修筑成科学小屋的研究人员,同样是值得尊敬的,其贡献也不容抹杀。
从0到1,需要科研人员成熟冷静深沉,能坐在板凳上长时间地冥想苦想。很多原创工作都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在有关科技技能熟练到极致的情况下,触类旁通、灵光一现、突发奇想地完成的。
从0到1的说法,对于这类相对成熟的研究人员不会有负面效应,只会激励他们的斗志、让他们持续接受磨砺、在脚踏实地冥想思考中静待灵光突现凤凰涅槃的一刻。但是,对于始入科学殿堂尚处懵懂迷惘期的年轻人员,可能会令他们要么有些妄自菲薄,无所适从,要么有些好高骛远,不情愿从小处着眼入手,看不上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的拓展补充。这些都会使他们光阴虚掷,难成大事而抱憾。
总之,要想实现科学研究从0到1的突破,首先要学习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知识,其次还要跟踪模仿,不断研究,等待时机。天道酬勤,功到自然成。你的努力一定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