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期:人生素质公式解析(下)
素质修养效果的评价公式
1.修养效果的评价公式
人生修养考核的内容包括:德、智、能、绩、健五个因素。评价和检验人生素质修养效果的好坏,可用以下建立的数学模型即公式来分析。
修养效果=德×(智+能+绩+健)
上式中德指思想品质,求实精神和原则性等;智指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及知识结构;能指协调、决断、表达、预见、创新等能力;绩指工作效率、经济和社会效益;健指身体和心理健康。德、智、能、绩、健五个变量都会影响一个人的素质高低,但最差的精神特征对人的素质有决定性的作用,正如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构成木桶的木板中最短的那一块。
在修养效果公式的五个变量中,德是公因式,可渗透到其它四因子中,它对人生素质的影响最大,即德居首位,突显其在人生素质中的重要性。德是做人的第一要素,万事德为先。厚德载物,做人归根结底是修德。天下归德,德行天下。
2.人生修养德为先
治行先治心,治心是根本。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德是成功的基石和法宝,是人生坐标的起点,也是工作动力的源泉。德高才能心系百姓;德高才能分辨轻重;德高才能富有远见成就大业。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德行越高,事业越大。唯有大德者,方可图天下。大德远行,古今中外大作为者,皆是道德水平很高的人。
很多人的失败非能力的失败,而是做人的失败,道德的失败。德行有可能弥补智力的缺陷,智力却填补不了德行的空白。小人贵利,圣人贵德。舍己利人为大德;利己利人为美德;损人利己为无德;损人损己为缺德。
事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先,选人乃选德,德高方望重。德乃品格,行乃行为,德行就是品格与行为的结合。有何德,必有何行。德乃成功之父,是成功的内因;行乃成功之母,是成功的外因。“德”是种子,“行”是土壤,成功是果实,成功就是“德”这颗种子在“行”这个土壤中的表达,大德大表达,小德小表达,无德不表达。人生做事或交朋择友或选人用人时,一定要以德为先。
有德有才办好事,是“正品”,其善多为大善,谓之高尚,破格使用;
有德无才要误事,是“次品”,其善多为小善,谓之平庸,培养使用;
无德有才总坏事,是“毒品”,其恶多为大恶,谓之邪恶,限制使用;
无德无才不办事,是“废品”,其恶多为小恶,谓之猥琐,坚决不用。
为了让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德行千里,道贯古今,我们就必须扬善抑恶。要做好这件事,对我们个人而言,就是修身养性,修德明智。它分三个层次:一是懂理、讲理和行理。懂理乃做人的前提;讲理乃做人的必须;行理乃做人的根本。二是知错、认错和改错。知错是进步的开始;认错是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改错是知错认错的目的。三是想事、做事和成事。想事乃成人之表现;做事乃成人之责任;成事乃成人之目标。
德心与德行的区别
德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德心,二是德行。德心是做人的本质,德行是做人的表象。德心通过德行表达,从人的德行也可观其德心。德心无法感知,德行可以监督。对德行不断监督约束,便可改善或影响人的德心。做人要培养德心,做事要修善德行。
德心是人的精神层面,是形而上的,是做人的本质;德行是人的行动层面,是形而下的,是做人的表象。德心与德行的关系就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现象是本质的反映,本质是现象的根源。做人的本质就是修心,修心要通过修行来体现,修心为先。正如列宁所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约束好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谨言慎行、日积月累就会德高望重。一个人修行时能常想修心,讲精神,做功德,他的人生必将会德行兼备。
修行对外多给人看,要光彩,讲礼节;
修心对内多给己用,要实在,讲仁义。
德乃光明正大和公平善良,是处人做事的原则,厚德方可载物;道乃自然规律和知识学问,是处人做事的方法,道高利于创新。做人立德,做事成道。没有道,德不能尊;没有德,道不能明。道法自然遍天下,德育万物贯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