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期:人生财富公式解析(下)
金钱的二重性
1.金钱的悖论
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可买到楼房,但未必能买到家庭;金钱可买到名表,但未必能买到时间;金钱可买到床铺,但未必能买到睡眠;金钱可买到书籍,但未必能买到知识;金钱可买到药物,但未必能买到健康;金钱可买到血液,但未必能买到生命……
金钱既可促进幸福,亦可导致灾祸,这取决于人的精神素质。金钱是对人的精神素质的一个考验。拥有的财富越多,考验就越严峻。大财富要求大智慧,素质差者往往被大财富所毁。一个人素质的优劣可从如下方面衡量:获取财富的手段是否正当;对不义之财是否动心;对已得之财是否保持超脱的心情;富裕之后是否仍乐于过相对简朴的生活。
金钱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取之有道时是天使;取之无道时是魔鬼。满足你正常需要时是天使;满足你欲念膨胀时是魔鬼。当你靠勤劳聚起金钱时,金钱是天使;当金钱成为培养庸人的温床时,它便成了魔鬼。金钱适度时是天使,失度时是魔鬼。金钱正好够用,使你心满意足时是天使;金钱让你感到麻烦时,便成了魔鬼。当金钱能拯救人的生命时是天使;当金钱葬送人的灵魂和生命时,它就化作了魔鬼。金钱使你的物质和精神富有时是天使;当它给你消除一项贫困又带来另一项贫困时,它便成了魔鬼。金钱是流动着的财富,当你把富余的钱惠及亲人、朋友及众人时,它就是天使;当你把金钱隐藏不予帮助受苦受难的亲人、朋友或穷人时,它就是魔鬼。
2.金钱与幸福
金钱能带来物质享受,但这算不上是最高的幸福。最高的幸福是什么?于人类社会是和平,于个人是健康。在一个遭受战争和恐怖主义威胁的世界,经济再发达又有什么用?一个人失去了生命,钱再多又有什么用?
金钱使人免于贫困,但在提供积极的享受方面作用极其有限。人生最美好的享受,包括创造、沉思、艺术欣赏、爱情、亲情等,这些并非金钱所能买到。原因很简单,这类享受皆依赖于心灵的能力,而心灵的能力与金钱的多少毫不相干。
穷人是不自由的,因为他的生存受制于物质。那些没有精神目标的富人更是不自由的,因为他的全部心灵都受制于物质。自由是精神生活的范畴,物质只是自由的必要条件,永远不是充分条件。如果富人把自己所占有的权力、财产等世俗价值看得比精神价值更宝贵,那么他的财富就是他沉重的负担,就会阻止他成为人民爱戴的人。
奢华的生活重物质轻精神,使人耽于物质享受,远离精神修养。诺贝尔说,金钱只要能解决个人生活问题即可,过多则会遏制人才能的发展。物质是工作和生活的条件,不是其目的。最好的物质条件是有一个能满足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环境。挣钱不下贱,有钱不吝啬,是一种气节。家财万贯的比尔·盖茨,将其大部分财产捐给慈善事业。他认为财富是一种责任,要让自己的财富变为别人的幸福。盖茨说:“与其说我有钱,不如说我是软件产业卓越的开拓者与领导者,这更让我感到兴奋。”
人生仅仅拥有金钱等物质财富是不够的,若不注重道德、知识等精神层面的提高,则财富也只能成为外在的形式,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个不以黄金为贵的时代,才是真正的黄金时代。一个不贪恋财富的人生,才可能是真正富裕的人生。高尚的人生是努力创造财富,并以财富造福他人的人生。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人类对物质和金钱的追求,最终会让位于对精神和文化的追求。因为唯有如此,我们的灵魂才能找到真正完美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