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期:其它动物的人文启示(一)
羊的群居与集体主义
头羊往哪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走。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最后可能遭遇失败。
伦敦大学兽医学院的生物学家在46只羊和一只训练有素的澳大利亚牧羊犬身上安放了GPS系统,然后让狗去看管这群羊,并记录每只羊的移动路径。结果发现,每只羊既不是以直线方式从狗身边跑开,也不是向各个方向散射,更不是跟随身边的羊,而是全都拼命向着羊群中心跑。它们作为整体向前移动时,每只羊不断地、尽量地靠近羊群的中心位置。
该研究说明羊在逃避追捕时,并不需要跑得比犬快,只需比其它羊快即可,这种行为是羊的一种自私表现。动物自私的本质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正是这种自私性决定了群居动物的行为。自私对生物界而言,有时是最实际、最优化、最理性的生存策略。既然自私与集体主义是对立的,那么,为何动物还需集体主义的群居呢?群居的动力和本质到底是什么?
一只羊在荒郊野外觅食被狼群发现追捕,死亡概率为100%,但一群羊在一起,其死亡的概率就变小,且羊群越大,个体被捕获的几率就越小。这就是群居的好处,即群居可趋利避害,使利益最大化,灾害最小化。动物是自私的,自私能趋利避害,而趋利避害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群居,这就是动物群居的动机和意义。
再如,个体的单细胞藻类寿命很短,但是整个藻类群落可以永久存活。蜜蜂个体只能生存一个季节,但是整个蜂群可以生存很多年。一个人的寿命无非百十年,但是整个人类社会却可薪火相传,事业永存,这也是生物另一种群居的动机和意义。
人是动物,不但会继承动物自私和群居的本能,而且还会具有集体主义的思想。人首先是自私的,人对自己一只受伤的脚趾头的关注,要远胜于对远处一场地震的关注。其次,人的脑部之所以大,就是因为人们进化成了群居性动物,更懂得集体主义的重要性。集体合作不但可以分享个体无法多方位获得的有利信息,而且还可以分散风险和困难,增大生存的几率。集体主义常常是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滴水不成海,独木不成林,一滴水只有放在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根木棍只有放在一堆干柴中,火焰才能熊熊燃烧。把这根燃烧的木棍拿离火堆,它很快就会熄灭。这启示我们,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才最有力量,离开了集体就难成大事,其价值也就不能充分体现。
群居或集体主义是动物自私属性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自私个体的群居必然会产生他们公共的集体利益,这个共同利益就是集体的自私,即每个团体,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会为自己考虑,都是自私的。但是相对于个体的利益来讲,公共集体的利益是那么的公平,那么的高尚,那么的纯洁,那么的无私。
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私,也没有绝对的无私,自私和无私都是相对的。自私是无私的基础,无私是集体的自私。集体的无私性的大小与集体的规模成正比,集体越大,其利益就越公平、高尚、纯洁、无私。由此可见,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最公平、最高尚、最无私。
人类想要公平、高尚、无私,就必须发展集体主义的思想。发展集体就必须先发展个体,强大个体,从这一点上讲,以人为本最终还是以集体为本。独立人格的人越多,集体的人格就越难统一,但是一旦达成共识,集体的人格就越强大,即发展个体的人格便是发展国家的国格,发展私有经济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发展集体或国家经济。只有集体或国家强大了,个体的利益才能真正得到维护。由此可得:
集体=∑个体 无私=∑自私 国格=∑人格
总之,只有个体利益得到满足,集体才能健康存在。反之,集体的存在又能更好地保护个体利益,二者相辅相成。若只强调个体利益,则个体利益也会因为没有集体的作用,而无法得到保障。若只强调集体利益,不顾个体利益,则集体不稳定,不长久,终将会崩溃成一盘散沙,失去了团结协作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