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期:生态环境的人文思考(上)
物质决定意识,大自然的规律必然会延伸到人类社会中并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生物是大自然的产物,其生存方式是亿万年自然进化的精华,此中蕴含的机缘启迪着我们的智慧。
生物界充满了竞争和互助
1.生物界充满了竞争
竞争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种间和种内为争夺生存空间、资源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生物界的竞争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动物界有弱肉强食的现象,植物界也存在寄生、绞杀现象。例如,榕树是热带雨林中的绿色杀手。动物把榕树种子带到其它树桠上后,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幼小的榕树能产生许多气生根,随着榕树不断长大,它的气生根会互相交叉、融合,逐渐将寄主树木包住勒紧。最终,榕树“恩将仇报”,将自己赖以成长的树木扼杀,而小榕树最后变成独立的大树。在没有理性秩序的自然界中,充满了你死我活的残酷竞争。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表明,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竞争有所不同。植物对阳光、水分、土壤等物质展开竞争;动物对食物、繁殖、领地等物质和情感进行竞争;而人类除对物质、情感展开竞争外,还有信仰领域的竞争。动植物界的竞争围绕生存和发展展开,只局限于眼前利益,直接而且荒蛮,是赤裸裸的。而人类的竞争除了围绕生存和发展以外,还有一个高于动植物之上的目标,那就是和谐可持续。人类不仅关心眼前利益,更追求长远利益。由此可见,自然界的竞争是低等、感性、残酷的,而人类社会的竞争是高等、理性、和谐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竞争的比较见下表。
表 自然和人类社会竞争的比较
![]() |
植物 |
动物 |
人类 |
竞争内涵 |
物质 |
物质、情感 |
物质、情感、信仰 |
竞争目的 |
生存、发展 |
生存、发展、和谐、可持续 |
|
竞争问题 |
眼前利益 |
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
|
竞争原理 |
达尔文的进化论 |
科学发展观 |
|
竞争特点 |
低等残酷 |
高等和谐 |
环境和社会始终在发展和变化。环境创造生物,生物也在选择和适应环境。然而,作为生物顶端的人不但能选择和适应环境,而且还能影响和改造环境。这是人与其它生物的根本区别。人影响和改造环境具有两面性,做得好就是人类的福祉,做得不好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如何生态友好、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对人的智慧和德行的考量。
2.生物界充满了互助
自然界充满了竞争,也充满了互助。互助就是互利互惠,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植物产生的氧为动物所必需,动物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植物的生产原料,二者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昆虫和鸟类帮助有花植物授粉、传播种子,植物则为它们提供花蜜和果实作为回报。如果没有物种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大部分生物将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将无以为继。同样,互利互惠也贯穿了人类社会,例如人与自然的合作在于维持生态平衡;人与社会的合作在于保持心态平衡。
总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中无处不体现着生物间相互竞争,又相互协助的关系。只有这样生态才能平衡,才能得到发展。人类社会同样如此,通过竞争和互助,不仅实现了优化共赢,而且还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