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期:生态环境的人文思考(下)
生态位的三大人生启示
每个物种都具有独特性和无可替代性,其生存价值的特异性,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界。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功能,它有如下三大属性,每个属性对我们的人生观都有积极的启示。
属性一:每个物种的生态位都是自身无法选择的,独特的。
启示:自然界中,每个物种的生态位都是自身无法选择的。同样,人的出生也是自身不可选择的。面对漫长的人生之路,无论出身如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需通过后天努力才能获取成功。正如国际歌中所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每个物种的生态位都是独特的。同样,我们每个人也是独特的,有自己特有的天赋,有自己特有的精神,有自己特有的机遇,也将承受独特的艰难与考验。正是这些独特,成就各自的人生,成就多彩的社会生活。
属性二:同一生态位的规律是优胜劣汰,相邻生态位的规律是弱肉强食。
启示:同一生态位的规律是优胜劣汰,如羊跑得慢常被狼吃掉,跑得快才能求得生存。同样,人不想吃苦,不愿奋斗迟早会被淘汰。要想生存,只有不断奋斗。成功是需要努力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成功,但只要努力,成功的几率就会提高。
相邻生态位的规律是弱肉强食。如羊的相邻生态位中,上看有狼,下看有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羊往上看,世界一片漆黑,对它很残酷,很不公平,简直痛不欲生;向下看,绿草如茵,世界真美好,彷佛草对羊公平过度了。由此可见,相邻生态位的弱肉强食就是不公平、不平衡。然而,整个生态系统却是公平的、平衡的。平衡是绝对的,不平衡是相对的。
同样,人类社会也存在着相邻生态位的规律,人上看有富人,下看有比你更穷的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上看要奋斗,下看要知足,不羡慕富人,不藐视穷人,家家都有难念的经,穷人有穷人的快乐,富人有富人的烦恼。摆平心态,知足常乐,天生我材必有用。总之,人类社会总体的公平中必然包含着诸多微小的不公平,但世界总体是平衡的、中庸的、美好的。
属性三:每个生态位首尾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和谐的循环生态圈。
启示:人敬仰生态圈就是敬仰世界,追求生态平衡就是追求世界的和谐可持续。生态圈各环节都不可或缺,缺少任何一环,平衡都会被打破。同样,人类社会的每项工作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爱岗敬业。
上述生态位的三大属性给予我们许多启示。除此之外,还引发我们许多思考,如:不同需求层次的人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目标、境界不同。处于同一需求层次的人,其地位或价值理念比较接近,易于合作共赢。处于相邻需求层次的人,由于其地位和思想理念有差距,所以主次有别,层次高的觉悟高,境界高,可做领导或示范。要想领导或示范别人,就必须站得高,只有如此,才能德高望重、德行天下。
总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每一事物都与其它事物相关。宇宙万物息息相通,相互作用,相互感应,浑然一体,和谐均衡。我们只有融入集体,关心集体,热爱集体,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以上生态环境的人文思考启示我们,要想实现天人合一,可持续的发展,获得幸福和谐美好的生活,我们就应了解和处理好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关系。
1.经典的个人需求理论
⑴中国传统文化的五福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五福,是古代中国民间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这五条标准宏观而定性,多注重个人的修身养性,很少涉及个人的创新与发展,更谈不上自我开拓和自我实现的创业精神。五福思想的理论多注重文化的继承,不注重文化的发展。这也可能是中国为什么有灿烂的古代文明,而没有辉煌的近代科技的一个原因所在。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个人需求理论不断丰富完善。代表性的有马克思的个人需要理论和马斯洛的个人需求理论。
⑵马克思的个人需要理论
马克思认为,人有四个需要:一是物质生活和物质利益的需要;二是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三是社会交往和生产交往的需要;四是体力劳动和精神劳动的需要。这四个需要分两类,一类是生存需要,即对食物、水、睡眠、婚姻等维护个体的生存和延续发展种族所必需的。另一类是社会需要,即对劳动、交往、求知、受尊敬和自我实现等维护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⑶马斯洛的个人需求理论
马斯洛提出个体的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具体而言,一是衣、食、住、用、行等的生理需要;二是避免监督、希望得到公正待遇以及劳动和环境等的安全需要;三是情感、交往、归属等社会需要;四是自尊和受人尊重的尊重需要;五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潜能的自我实现需要。
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需求理论虽然强调以人为本,但人类社会的发展更重要。本书在个人需求理论的基础上,思考人类社会有什么需求?它与个人的需求有什么关系?思考如下。
2.人类社会需求的四个层次
社会需求一定是建立在个人需求之上的,个人需求做不好就无法谈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个人需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当每个人的需求汇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人类社会的集体需求。马斯洛的个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汇合在一起就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生存需求。马斯洛的个人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汇合在一起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
由上可见,马斯洛的个人需求理论只涉及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并没有涉及了人类社会的和谐与美好问题。集体的智慧大于个人的智慧,集体的需求也会比个人的需求大得多,即人类社会的追求必然比个人的追求更宏大。集体中诸多的人聚集在一起,既要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竞争问题,还要克服竞争带来的争斗甚至战争问题,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和谐需求。和谐只能解决人类社会不争不斗,平安相处的问题,它还不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是幸福美好,这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人类社会普世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需求概括起来无外乎是生存、发展、和谐、美好四个层次,它们从低到高,依次递升。位居四大需求之首的生存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谐、美好的基础和前提。万丈高楼平地起,事物发展始于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底层需求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当今世界基本处于发展层次,和谐美好是全人类社会追求的最高层次。人类只要有共同的目标,同心协力,必将达到和谐美好的最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