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期:环保“5R”原则的延伸(上)
当今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和全球化,为人类带来许多益处,但也产生出不少危害。工业化把矿产资源变成产品和利润的同时,把污染和废热留给了地球。现代化拓展人的物质欲望,拉大人与自然的距离,造成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化吞噬区域土地,将生态景观变成机械景观,把活水变为死水。全球化垄断财富和信息,拉大贫富差异,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现在人们开始反思和行动了。企业开展零排放生产改造,力求实现废物的百分之百回收。社会倡导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已不再是人们的目的。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全人类的重视,与此同时,环保“5R”原则应运而生。
环保“5R”原则的内涵
减量原则(reduce)是针对生产过程的输入端而言的,要求从经济活动的源头注意资源的节约和污染的减少。力争做到生产过程的能源和原料减量化,工艺简单化,产品小型化、轻型化和简装化,减少“三废”排放,力争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
再用原则(reuse)是针对生产过程的,要求生产过程中延长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如包装容器能以初始形式反复使用,抵制一次性用品,从而降低能耗、降低成本和减少污染。
循环原则(recycle)是针对生产过程的输出端而言的,要求从产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利用资源。原级再循环(废品生产同类产品),次级再循环(废品转化成其它产品),有效实现省资源、少污染、低成本的目标。
再生原则(regenerate)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选择可再生资源制品多于不可再生资源制品。如选择纸袋多于塑料袋,因为纸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可通过种树弥补。这是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
拒用原则(reject)是在化学生产过程中拒绝使用无法替代、无法回收、无法再生和无法重复使用的、以及有毒副作用和污染作用明显的原料;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物品;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和购买野生动物毛皮制品等。
综上所述,环保“5R”原则是循环经济的新模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对自然和自身关系的重新思考和再定位。
“5R”原则与经济文明
任何国家、单位或个人都是开放体系,开放体系的特征是与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该交换分两种情况,一是体系只向环境索取生存的物质和能量,不考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二是体系既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关注体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只索取,不治理是污染型的落后生存方式;既发展,也环保是生态型的先进生存方式。
经济落后的国家把生存问题放在首位,重点抓经济,容易忽视环境污染问题。经济发达国家通过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即采用源头治理、过程治理和末端治理等方式实现绿色经济。绿色经济就是循环经济,循环的主题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的模式是循环生产。
人类在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必然会对环境资源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人类发展既要经济最大化,也要文明最大化。文明最大化就是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本书用经济文明指数(W)来衡量人类的经济文明程度。W与人类的经济生产量(用GDP表示)成正比,与其环境破坏量(用HP表示)成反比,写成表达式如下:
W=GDP/HP
下面用上述经济文明指数公式分析一下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劣。
当GDP增大,HP也同等程度增大时,W值就会保持不变。即生产产值增大,污染也增大,增产也增污。这是落后的经济生产活动,不能使人类的经济文明程度得到改善。
当GDP增大,HP不变时,W值就会增大。即经济增大的同时,污染保持不变,增产不增污,但环境得不到改善。这种经济生产活动实现了污染物的总量控制,使人类的经济文明程度有所提高。
当GDP增大,HP减小时,W值就会增大很多。即经济增大的同时,污染反而减少了,增产还减污,即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还能得到改善。这种经济生产活动可使人类的文明程度得到极大改善,实现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如何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让GDP增大的同时,HP还能减小,这是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
总之,人类生产活动的文明程度分三个阶段,一是增产增污,二是增产不增污,三是增产还减污。增产减污是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是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