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期:生命本质的思考(二)
意识本质的生物化学假说
意识形成的化学机制是什么?人体中2万多种蛋白质是如何形成情感、记忆、思维、想象等意识活动的?意识是如何在分子水平上反作用于人体物质的?如何在分子水平解释心理和生理活动?人在喜悦和悲伤时眼泪的化学成分有什么和为什么不同呢?如此问题,人类还一无所知!
将羊放入安全的大铁丝笼中,让饥饿的狼扑向笼子冲着羊咆哮,笼中的羊则惊恐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尽管笼中食物丰富,但羊仍不能像往常那样进食,不久就死亡了。这说明精神压力会影响动物的正常生活乃至生命。目前,我们只知道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的表象,但还不能阐述这些表象的微观生化本质。
人体中的每个生化反应都对应着一定的生理功能,这些生理功能高度而复杂地耦合在一起,就会产生人的情感和意识。人体中的生化反应不是单一独立的平衡反应,而是无数个生化反应交叉耦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协同的平衡反应。这些反应交联在一起,能对人体内的物质或环境变化,进行感知、调节和适应。
物质变化是指生化平衡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发生变化时,反应按平衡理论进行移动的过程。环境变化是指生化平衡反应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发生变化时引发的反应平衡移动。每个生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以及平衡反应的条件如同一组传感触角,会探知外界的变化并做出调节,最终产生了人的一系列生理与心理变化。
生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有机生化反应体系。根据不同生命组织的生理需求,生化反应体系采取的反应类型也不同。有的是小分子反应,有的是大分子或高分子反应;有的是分解反应,有的是化合反应;有的是氧化反应,有的是还原反应;有的是络合反应,有的是酸碱反应,如此等等。
在诸多的生化反应中,有一类反应,它的反应速度非常快,反应变化提供的信息量极大,这一类反应就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构象反应。它非常适合生命体系中信息的快速传导和存储,可能是逻辑思维、学习记忆、联想做梦等精神思想的物质基础。可以推测,在复杂的生命体系中,越是信息交换等精神层面的心理活动,就越依赖于大分子的构象反应,因为大分子的构象反应物质基础稳定,且反应速度快、耗能少;越是能量交换等物质层面的生理活动,就越依赖于小分子反应。
探索意识的产生和活动,离不开对大脑的研究,大脑的进化、衰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研究对人类精神本质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知觉、记忆、推理、语言理解、知识获得、情感变化等过程进行微观分子生物学研究,人们必将会掌握意识的微观分子生物学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