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期:五官的联想与启示(上)
五官的人生启示
为什么人的眼睛长在人体最高处?为什么它要离人脑的距离最近,且还要左右分布而不前后分布?它们如何保存于人类基因中,如何转录复制,可否修改?如此等等,我们会有诸多的问题要问。回答这些问题是科学研究的任务,我们暂且不管。然而,不论我们能否理解这些事物的本质,我们都必须先承认它的存在,也就是要先承认现实。存在就是真理,也就是说,自然的选择与存在是最合理且最有意义的。人们应从自然的存在中感悟或研究这些存在的道理,这样不但可以丰富科学研究的内容,而且还可丰富我们的人生智慧。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断选择,不断优化,终于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模样。研究自然进化的机理,不但可以掌握自然规律,而且还可丰富人生智慧。下面以人的五官为例,做一分析思考或遐想启示。
人的嘴只有一张,但人的眼、耳、鼻、手和脚却是两个。嘴少和眼、耳、鼻、手和脚多的事实,就是希望人们凡事要少说、多看、多听、多闻、多做。一张嘴和两个耳朵就是要启示人们少夸夸其谈,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双眼、双手和双脚就是要人们多看多做,多学习,多实践。耳朵一左一右,就是要我们处人做事时,要左右兼顾,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调查研究时,要多听取众人的意见,避免只听一部分人的一面之词。人的双眼、双手和双脚左右对称,启示人们观察问题和采取行动要一分为二,公平公正,和谐中庸。
人五官中的嘴,既可吃饭,强身健体,一口一口,享受食物;也可读书,修身养性,斟词酌句,享受文化。嘴吃饭和读书的内涵如下。
吃饭为了身体,要细嚼慢咽;读书为了精神,要咬文嚼字。
吃饭荤素搭配,要注意营养;读书知行合一,要注重实践。
吃饭珍惜粮食,要勤俭节约;读书敬重知识,要简明扼要。
吃饭病从口入,要干净卫生;读书防邪杜恶,要选好择优。
吃饭静心不语,要品味生活;读书宁静致远,要修养德性。
吃饭尊老爱幼,要文明礼貌;读书聚精会神,要孜孜不倦。
人的嘴不但可吃饭,还可与他人交流说话。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控制自己的音量,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个人的自我修行。柔声细语是做人的温和,温和是一种和谐的力量,能抵御他人的诋毁和恶意。控制好自己的音量,是自我修行的开始。无论遭遇什么都能轻声细语,让人如沐春风,这是说话修养的最高水平。
综上所述,简单的五官就让我们浮想联翩,若是面对整个人体的所有器官,乃至整个生命体系,我们将会哑口无言,深感生命的伟大和自然的无限!让我们静下心来,仰望星空,学习自然,感悟自然,尊重自然吧!
五官与知识分子的水平
人的五官包括:眼、耳、口、鼻、身。人们接受外界信息依赖五官的看、听、尝、闻、触。输出信息主要依靠口及四肢等的行动,即说、写、做。眼接受信息的速度最快最有效,占输入人脑信息量的十之八九。口输出的信息最快最有效,占输出人体信息量的十之八九。人一生从五官收集的信息量远大于输出的信息量,人的潜意识中有许多东西没有被人发掘利用,即人对自己拥有的信息了解和应用的甚少。
信息输入人脑后,存储记忆的叫“知”,思考判断的叫“识”,行动实践的叫“用”。“知”乃接收存储信息,“识”乃评判分析信息,“用”乃验证丰富信息。“用”的前提是“识”,“识”的前提是“知”。要“用”事物,必先“知”事物。人要想提高信息的利用度,就必须兼顾好信息的富集、加工和使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惑。
人类一切观察和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应用,学以致用,致知于行。只富集而不应用信息就好像只打基础不盖楼。最好的获取知识的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中干,干中学。干就是“用”,学就是“知”,“知”是产生思想的前提,“用”能检验丰富思想。人只有经过“知”、“识”和“用”的洗礼,才能真正具有真才实学。
知识,知在前,识在后。知识分子首先要学习富集信息,其次还要分析评判信息,最后,更要应用和发展信息。读书多未必水平高,学富五车未必有识。知识多,未必对人类的贡献就大。所以,知识分子的水平高低不但要看“知”的多少,还要看“识”的高低,更要看“用”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