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川教授、三晋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山西大学化学系主任和科技处处长,现任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和职称办主任,兼山西省教授协会会长、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等委员,及《应用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大学化学》等期刊编委。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瑞士国际发明协会金奖、德国纽伦堡创新材料奖等。科研成果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成就展,多次被央视科教频道等报道。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受邀参加首都70周年国庆庆典活动,并获国家级表彰奖励。
董川教授在高校辛勤耕耘30载,始终秉持传道、授业、解惑的原则,陪伴学生的成长,坚持因材施教,立德树人,服务社会。
致力科研,服务社会。科研的生命在于创新,对真理的探索是董老师一直追求的目标。在近40年的教学和科研中,董老师的科研成果颇丰,他提出了无尘教学和生态智慧教室的新理念。为了消除教室粉尘污染、根除师生职业病和满足儿童随意写画的需求,董老师和他的团队二十年如一日,致力于环保可降解色料的研究,终于研发出了一种环保可褪色书写液。该书写液可应用于字迹无需长久保留的场合,如教学、培训、儿童写画、练字等,是教具和学具的一场革命。
董老师认为科研工作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研究的巨大热情。其次,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为科研奠定理论基础。最后,还需要有一种氛围,激发大家的思考。因此,他建议学生们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然后扎实的学习基本理论,多多与人讨论,开放思维。
环保可褪色书写液是董老师一项很有意义的发明,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也体现了董老师的人文关怀。他表示,今后会继续搞科研、做发明,为社会做贡献。
立德树人,重在教学。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要以德为先、以德为学、以德施教。”董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品德的培养,他认为:自然科学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智慧,且这些自然现象或规律无处不渗透或折射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基于此,他从自然的角度探索人文哲理,以崭新的视角对科技中蕴含的人文哲理进行思考,把人生观的教育贯彻于自然观的教学实践中。董老师为全校本科生开设校本通识课程《科学思想与人文精神》,立足课程思政化,将科学思想与人文精神有机交叉融合,给学生讲好如何做人的第一课,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立德树人”可以说很好的概括了董老师对自己的目标和要求。作为一名模范教师,董老师始终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在上课时有激情,带动课堂范围,使同学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在课堂上始终贯彻着深入浅出的授课逻辑,用浅显的语言表述深奥的原理,使同学们能够深入的理解知识。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传授知识,还将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联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董老师认为老师应当要爱护关心学生,学生要尊敬老师。他所期待并正在努力营造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和谐状态。董老师作为研究生导师的20年里,非常注重学生的国际化培养,近1/3的研究生在董老师的支持与鼓励下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和香港等地进行科研合作和进一步深造。目前,有20多名学生已经成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其他学生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做贡献,可谓桃李满天下。
董老师经常教导学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他说青年人要争做栋梁之才,因为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要练就担起国家复兴大任的真本领。在学习上,青年人要努力学习更多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在生活上,要注重锻炼身体和道德的培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后,要关心国家大事,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青年人只有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真正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