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期:茶、酒、烟、毒的利弊(下)
烟危害极大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六届吸烟与健康国际会议上,建议把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并从1988年开始执行。但1989年,世界无烟日又改为了每年的5月31日。之所以改到每年的5月31日是因为次日是国际儿童节,期望下一代免受烟草危害。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是人类的健康杀手。
吸烟有害健康,烟雾中的化学物质多有害人体,能引发肺癌,对喉、支气管、脑、肝、心脏、血管等皆有伤害。吸烟不仅损害自身健康,而且排出的烟雾还污染环境,使周围的人被动吸二手烟,害人害己。烟中危害性最大的三类物质是一氧化碳、焦油和尼古丁。一氧化碳能造成机体缺氧,焦油会导致癌症,尼古丁具有神经毒性。它们会随着吸烟而进入到肺部,进而随着血液运送到全身各个器官。
吸烟几乎无益处,多是一种习惯,一种心理需求和依赖。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18年全球约600万人死于吸烟,这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农村吸烟人数高于城市,体力劳动者高于脑力劳动者。这既有心理和社会的因素,又有人们对吸烟危害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通常,文明程度越高的社会,越珍惜生命和尊重他人,吸烟的人数就越少。
烟草是舶来品,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由菲律宾传入我国,到了明代晚年吸烟风气已经蔓延全国。 现在,全球各种经济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的排行榜上,中国经常处于总量很高,但人均很低的尴尬境地。然而有一例外,那就是烟草行业,不仅产量世界最高,而且人均消费也是世界最高。中国人口约占世界20%,却吸掉了全球约40%的卷烟。这两个世界最高是以长期以来的“六个世界第一”为基础的,即烟叶种植面积世界第一;烟叶收购量世界第一;卷烟产量世界第一;卷烟消费量世界第一;吸烟人数世界第一;烟草利税世界第一。
烟草行业一向以创造了这“六个世界第一”为荣,却无视了还有另外“两个世界第一”。一是烟害之大“世界第一”,中国现有吸烟者超过3亿人,被动吸烟的受害者近7亿,其中1.8亿是儿童;二是中国每年因烟害而死亡约120万人,人数之多“世界第一”。另外,前些年还评了烟草国家奖和院士。这样,就有了“九个世界第一”。
后“三个世界第一”,是前“六个世界第一”的后果。试问:中国的百姓、官员、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们如何面对这“九个世界第一”?是喜还是忧?是成绩还是败笔?是光荣还是耻辱?是文明还是落后?这一严峻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消灭前“六个世界第一”是我国积极控烟的根本。盼望我们能坚定不移地维护科学伦理,为全体公民,特别是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生活和成长环境,彻底消灭烟草行业中这九个不光彩的世界第一。
欧美国家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立法,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并在中小学就开始进行吸烟和酗酒危害的教育。另外在香烟盒上印有腐烂的肺部、骷髅头像、漆黑的牙齿等足以显示吸烟危害的警示标志,让人望而生畏。
我们都可在香烟盒上看到有句话:吸烟有害健康,请勿在禁烟场所吸烟。说起吸烟有害健康其中还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美国的老妇人,其丈夫因为过度吸烟引起肺癌而离世,悲痛万分的老人追究死亡原因,医生鉴定是因尼古丁中毒而死。于是这位老人就把烟草公司告上了法庭,说烟草公司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明知道香烟会致人于死亡,为何不在烟草包装上标明?她想以此提醒世人告戒烟民,于是跑遍全国搜集证据,打了七年官司。此事得到了美国法院高度认同,并且规定以后任何香烟盒上都得标明此条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并且标识面积不得小于包装可见部位的1/3。
总而言之,国外有许多控烟和禁烟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取长补短,尽快出台行之有效的法规措施加以控烟禁烟,造福于民。
毒品是人类的公害
毒品是无形的魔鬼,吞噬着人们的健康、感情和人性,引诱人们做出伤天害理的恶行,让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毒品是人类的公害,扫除毒害利国利民,远离毒害义不容辞。但毒品却屡禁不止,因为毒品犹如糖衣炮弹,可能让人兴奋一时,但会将你一步步推向深渊,摧毁你美好的未来。尤其是青少年抱着好奇的心理去尝试,孰不知一朝吸食一辈子受害。我们必须要大喝一声:远离毒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毒在全世界日趋泛滥,毒品走私日益严重。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威胁。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摆脱毒品之害。由贩毒、吸毒诱发的盗窃、抢劫、诈骗、卖淫和各种恶性暴力犯罪严重危害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治安秩序。面对这一严峻形势,1987年6月12日至26日,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了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的关于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的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抵御毒品、禁绝毒品的危害。
受毒品危害的案例枚不胜举,吸食毒品导致家破人亡的事例也层出不穷。近来青少年涉毒案频发,前几年北京警方在一所音乐学校宿舍内一次查获16名涉毒人员,这所艺校因涉毒引起关注也不止一次。沿海地方城市的青少年吸毒甚至贩毒也屡见不鲜,据司法部戒毒局信息,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超300万人,而35岁以下人员竟占到了52%,有多起在校生因吸毒过量而身亡的案件。青少年一旦接触和吸食毒品,戒吸戒毒非常困难。多少鲜活的生命被一时兴起而迷惑,多少人为了毒品不惜一切代价,从此踏上不归路,我们必须打击和严惩用毒品诱惑青少年的犯罪分子。
一桩桩、一件件沾满了血和泪的事件,都是因为这些毒品而起。一旦染上了毒瘾,就算有再多时间也没有用了,再多的机会也从身边悄悄溜走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千万不能和涉毒人员交往,更不能被糖衣炮弹的毒品击中。珍惜生命,远离毒品,让我们健康、快乐、幸福地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