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期:人文精神亮点的比较(二)
知识、智慧、聪明的比较
1.知识与智慧的比较
学知识是为了长智慧,然而,有知识并不一定就有智慧,只有知识没有智慧的人是书呆子。有知识的人多,能灵活运用知识的人却很少;有能力的人多,能恰到好处运用的人也很少。没有知识的智慧是空中楼阁,不可信;没有智慧的知识死板僵化,不可用。唯知识和智慧结合,方可信可用,有信用是做大事的前提。
衡量一台电脑,不仅要看数据存储的多少,还要看数据处理的快慢和质量。同样,衡量一个人,不仅要看他知识的多与少,还要看他知识运用的能力和水平。知识教你如何生存,智慧教你如何活好。知识是鱼,智慧是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迪智慧。
智慧赋予知识灵性,能催化、加速和放大知识。知识就像计算机存储器的数据,而智慧则像它的中央处理器。智慧这个处理器,把存储器中的知识点加以排列组合、运算推理,得出的结论千变万化、奇迹迭出。知识是逻辑思考和分析判断的数据库,智慧是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是收集、加工、传播、应用和激活知识的方法。二者关系如下:
知识是判断的依据,比较固化稳定;智慧是判断的方法,相对灵活多变。
知识是智慧的基石,是做事的基础;智慧是知识的升华,是做事的途径。
知识属世界观范畴,是潜在的力量;智慧属方法论范畴,是真实的力量。
智慧包含智和慧两层意思,智是一种能力,慧是一种境界。运动生智,定静生慧。智要实践积累,慧要宁静感悟。智是在做加法,慧是在做减法。智是知道如何进,慧是知道如何退。智者拿得起,慧者放得下。拿得起是本事,放得下是境界。社会愈文明,政治愈淡化,人生智慧的作用就愈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愈真实、自然。
2.智慧与聪明的比较
智慧是人的生存境界,聪明是人的生存能力。聪明的人不多,智慧的人罕见。能吃亏的人是智者,不吃亏的只是个聪明人。聪明人做事总能保全自己的眼前利益,而智者做事则能兼顾眼前和长远,自己和社会的利益。聪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聪明人能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而智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因此,拿得起的是聪明,放得下的才是智慧。
聪明人总把自己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也就是脱颖而出和出类拔萃;
智者是让别人把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也就是简贤任能和不遗寸长。
聪明人注重细节;而智者注重整体。聪明人多烦恼,失眠较普遍,因为聪明人比常人更敏感;而智者能远离烦恼,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物外之境界,因此智者吃得下、睡得着。聪明人渴望改变别人,让别人顺从自己的意志;而智者多能顺其自然。因此,聪明人的人际关系容易紧张,而智者的人际关系大都和谐。
聪明多数是天生,得益于遗传;而智慧更多靠修炼。聪明能获得更多知识,而智慧让人更有修养。反过来,一个人知识越多越聪明,而修养越多越智慧。聪明靠耳朵、靠眼睛,所谓耳聪目明;而智慧靠心灵,即所谓慧由心生。
科学让人聪明,哲学教人智慧。聪明能带来财富和权力,智慧能带来快乐。因为聪明人往往有更多技能,而现实中这些技能只要机缘巧合,就能转化为财富和权力。但是财富和权力与快乐很多时候并不成正比,快乐来自人心。因此,求才,聪明足矣;求脱离烦恼,非修智慧不可。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更难”,即“糊涂”是需要智慧的“糊涂”。所以,“难得糊涂”翻译过来就是“难得智慧”。
聪明不是智慧,智慧一定聪明。智慧不是一种才能,而是一种人生觉悟,一种开阔的胸怀和眼光。一个人在社会上也许成功,也许失败。如果他是智慧的,他就不会把这些看得太重要,而能够站在人世间一切成败之上,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聪明是人能力方面的素质,如记忆力好、理解力强、想象力丰富和反应灵敏等。具备这些素质,再加上主观努力和客观机遇,人就能成功。但是,无论你多么聪明,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你的成功终究谈不上伟大。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自古到今,聪明的人很多,但伟人却很少。聪明多源于天赋,智慧多源于学习和实践。与生俱来的天赋很难改变,但后天的智慧却千差万别,伟人最终是聪明和智慧的产物。
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一是优秀,二是幸福,而这二者都离不开智慧。所谓智慧,就是想明白了人生的根本道理。唯有这样,才会懂得如何做人,从而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优秀的人。也唯有这样,才能分辨人生中各种价值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从而真正获得和感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