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期:人文精神亮点的比较(三)
学术、技术、艺术的比较
学术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学,学就是学习,就是科学,就是理论,属世界观范畴,也就是认识世界;二是术,术就是应用,就是技术,就是实践,属方法论范畴,也就是改造世界。用等式表达如下:
学术 = 学 + 术
= 学习 + 应用
= 科学 + 技术
= 理论 + 实践
= 世界观 + 方法论
= 认识世界 + 改造世界
学要格物致知,术要致知于行。学术是大概念,内涵丰富。学术包含着技术,技术包含着艺术。技术一般是用于创造物质文明,是普遍规律的体现,是知识的归纳。艺术一般是用于创造精神文明,是音体美等特殊规律的体现和结晶。由此可见,艺术的创造过程从来离不开技术的应用,同时也是技术创新化的归宿。总之,技术是艺术的载体,艺术是技术的升华。三者的关系用等式表达如下:
学术>技术>艺术
技术求真,是知性的产物;艺术求善、求美,是感性、意志的写照。技术是完全以科学、实用为目的,是生产、创造物质的能力和技巧,而艺术是指人在物质的基础上对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表现、感知和理解。技术是满足人们对物质需求的能力或者说是人生存所需要的能力,艺术是满足人精神需求的能力,可提高人的修养和情操。技术重客观,要逻辑思维;艺术重主观,要非逻辑思维。技术是愉悦人的技巧和智慧的,艺术是提高人的修养和情操的,一个是技能,一个是修养。技术讲真、是、新;艺术讲幻、善、美。技术具有普遍性、可重复性;艺术具有独特性、不可再造性。技术给了人类平坦的大道;艺术给了人类华丽的翅膀。
科学、艺术、宗教的比较
科学完全摆脱了人的主观心理活动,是在数学逻辑的帮助下,在确切观察与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它能真正激励我们的思维,指导我们的行动,把我们引向探索世界的正确轨道上。科学让人的物质生活变得更好,是人们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结果。
科学充实生活,鉴定真与伪,讲真话、实话,重实惠,属理性思维,是现实主义;
艺术愉悦心身,区分美与丑,讲好话、美话,重美好,属形象思维,是享乐主义;
宗教改善精神,辨别善与恶,讲大话、善话,重和善,属情感思维,是理想主义。
科学给人物质需要,让人丰衣足食,客观真实充实人生,是人们幸福的物质基础;
艺术给人情感需要,让人心身愉悦,快乐美好享受人生,是人们幸福的简洁途径;
宗教给人精神需要,让人心平气和,善良友好和谐人生,是人们幸福的心理保障。
宗教与艺术可以说是属某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但科技却是全世界的。科技无国界,属于全人类,为国际所共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宗教充实人的精神,让人变得善良,更好地维护社会或集体的和谐,是人们自愿共同遵守的改善精神和生活的准则。
科学使人富裕强大,没有了科学,人们的生存发展成问题;
艺术使人快乐美好,没有了艺术,人们的生活情感成问题;
宗教使人善良和谐,没有了宗教,人们的理想信仰成问题。
没有科学,伦理和艺术将空洞化、虚假化,世界将在黑暗愚昧中挣扎;
没有艺术,科学和伦理将枯燥化、廉价化,人生将在平淡无味中苦熬;
没有宗教,科学和艺术将无序化、盲目化,人类将在善恶正义中迷茫。
科学揭示事物本质,充实人生,功能是逻辑与抽象,使宗教、艺术实在化;
艺术表达社会追求,美好人生,功能是美好与享受,使科学、伦理形象化;
宗教宣扬人生信仰,和善人生,功能是高尚与善良,使科学、艺术理想化。
如果把世界文化比作一部车,则科学是车的发动机,艺术是车的外壳,宗教及伦理道德是车的方向盘,幸福是车的目的地。若世界文化是一座宏伟的殿堂,则科学使这座殿堂的基础坚实牢固,艺术使这座殿堂的外表富丽堂皇,宗教使这座殿堂的内涵和谐善良。
现在科学和艺术的分类越来越细,越来越精密。早年的医生,眼耳鼻喉是一科,现在分类细了,眼晴是眼科,耳鼻喉是另一科,将来可能左鼻、右鼻都会分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见狭义科学以外的世界。 所以科学发展到今天,社会问题更大了。
科学、艺术和宗教对人民生活很重要,对世界的和谐稳定更重要。然而,现在的科学、艺术和宗教常常特立独行,有时会互相贬低,甚至还会互相攻讦倾轧。如果人们忘记了世界和谐稳定这个根本目标,迟早会造成世界的不稳定!世界要想可持续发展,我们就必须重视科学、艺术和宗教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