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期:人文精神亮点的比较(四)
科学、技术、哲学的比较
1.科学与技术的比较
科学和技术本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既有结合的一面,也有分离的一面。英语中的科学(Science)和技术(Technology)是两个概念,而汉语中把科学和技术合二为一简称“科技”,认为科学和技术差不多,区别不大。百姓这样认为,甚至一些官员含科技管理者也这样认为,这是非常不对的。
科学探索发现,技术开发应用,二者皆属真理范畴,与正义无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它们的目标任务不同,途径手段不同,因而管理方法也不同。用管理科学研究的办法管理技术开发,或者用管理技术开发的办法管理科学研究,都是行不通的。混淆这两个概念,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我们国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科学是源,技术是流,源远才能流长。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日本企业家也说,我们不担心资源缺乏,只怕缺乏智慧和创造性。
科学即“学”,属于理论。科学发现规律,属理科,以分析、推理、演绎方法为主,回答世界是什么?有什么?为什么?能什么?
技术即“术”,属于实践。技术应用规律,属工科,以综合、经验、试错方法为主,解决我们要什么?做什么?如何做?怎样用?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科学不是目的;技术才是归宿。科学上没有搞清的东西,技术上就很难突破或进展。理论上茫然,实践也必然茫然。思想上没有搞通,行动上必然受阻,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一定是盲目的实践。人们的理论水平有多高,实践成果就有多大。思想有多远,行动就能有多远。认识世界的能力越大,改造世界的能力也就越大。
科学研究已有世界,目的是解放思想;
技术创造未来世界,目的是发展经济。
科学求真求是,只问规律,不计利害,其动力是自由和爱好;
技术求功求利,只问先进,计利较失,其动力是竞争和利益。
科学是理性系统地探索自然,寻求真理,发现新知识,成果多为著作和论文。技术是实用技艺和工业艺术的学问,是科学原理的应用,成果多为专利和产品。
科学对应思想,技术对应实践。科学指说法,技术指做法。有的说法能变成做法,即理论联系实际,这是人生的最佳追求。技术是生产力,没问题;科学是生产力,不准确。科学不是直接实力,而是潜在生产力,技术是现实能力,是真正的生产力。科学是分学科的,有些学科是生产力,有些学科现在不是,将来有可能是,还有一些学科永远不是。很多科学研究只是为了揭示自然规律,探索自然奥秘,它们并非以促进生产力为目的,也不可能转化成生产力。这些科学研究就是精神、理念或思维方法,开展这些科学研究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天性使然,它们永远只是说法,成不了技术。
科学认识世界,重发现和思想,高瞻远瞩即“顶天”;
技术改造世界,重发明和方法,脚踏实地即“立地”。
如果我们把科学比作“笔杆子”;把技术比作“枪杆子”,那么只有我们同时拥有了“笔杆子”和“枪杆子”时,即我们能用我们的实力捍卫我们的德性时,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有思想、有能力、有德性的强者,世界的未来才能真正美好,且可持续发展。
科学是标量,技术是矢量。科学没有方向性,无为而治、有为而行。而技术在探索过程中,有明确目的,是一条路走到底,中间不能乱转向。科学研究不像打仗,不是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其最大特点是事先不知道敌人在哪里,不知道这么做会有什么结果,只有一个大概范围或领域,很难知道真正目的是什么。探索后发现,虽然此路不通,但另一方向有机遇。经常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技术则不然,它开始就是为了某个特定的目标而创新,不断实践,厚积薄发,最终会由量变引起质变,豁然开朗。
科学创造精神财富;技术创造物质财富。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科学的延伸。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再到商业应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总之,科学和技术涵盖了整个人类创新和创业的全部内容。二者的区别见下图。
2 科学与哲学的比较
人生是从认识事物的小道理开始,到认识事物的大道理结束。科学研究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现自然界普适的规律,即哲学规律。科学研究事物的特殊性为专,要仔细观察,格物致知;哲学研究事物的普遍性为博,要深入生活,高瞻远瞩。科学发展离不开哲学智慧之光的照耀和指引,同样,哲学发展也有赖于科学为它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科学之上是哲学,科学之下是学科。学科是具体的,哲学是抽象的。学科是大题小做,在普适的哲学大规律指导下,研究发现具体事物细致微小的个性。哲学是小题大做,在细小的科研中,总结、凝练、提取出自然和社会界的大规律。科学与哲学的区别见下表。
表 科学与哲学的区别
科学 |
个性 |
特殊性 |
细节 |
战术 |
微观 |
狭隘 |
专、目 |
哲学 |
共性 |
普遍性 |
整体 |
战略 |
宏观 |
博大 |
博、纲 |
特殊性即微观性,是个体的细节性,属于科学和战术的范畴;
普遍性即宏观性,是事物的全面性,属于哲学和战略的范畴。
研究事物既要重视特殊性,又要重视普遍性。能把握好事物特殊性的人是专家;既能把握好事物特殊性,又能把握好事物普遍性的人是大家。
人们起初观察事物时,多是微观、具体、战术的;随着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又逐渐变得宏观、抽象、战略了。战略和战术是互含的、相对的,战术中有战略,战略中有战术。战术有深度,要求处理事物清而细,干实事出成果;战略有高度,要求处理事物宽而广,把方向定目标。
战术家多是实干家,处得低看不远,贴近现实,干得多想得窄,容易盲目;
战略家多是理论家,站得高看不细,脱离实际,干得少想得宽,缺乏实干。
人生不但要有战略思维,还要有具体的战术规划。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做事既要敢想敢干有胆识,也要会想会干有能力。人应先成为一个战术家,而后才能成为战略家。人生就是从战术即事物的特殊性开始,到战略即事物的普遍性结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