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一)
简洁明了的理论才是最有生命力的理论,大道至简,简洁才易被众人明白。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有了思想,行动就不会盲目。行动一旦有序,社会就会平稳和谐。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了解它,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释道。
儒家文化:以德服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佛家文化:以善感人、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道家文化:以天示人、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另外,还有在儒释道基础上延伸出的法家“以法治人”,兵家“以智取人”等的思想,这些皆是人类思想之精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
上世纪八十年代,央视推出大型连续剧《西游记》对我们影响很大,其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以及唐僧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和孙悟空明辨是非敢想敢干的精神等,皆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佳作。孙中山说,佛学乃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而,如何简述历史悠久且宏大复杂的中国传统文化?本书仍以佛学为例,对四大菩萨所包含的人生意义进行总结、凝练和提升,得出可指导我们行动且简洁明了的人生观。并以此为例,抛砖引玉,诱发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的全面思考、总结和升华。
中国四大佛教圣地分别是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华山。它们分别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的道场。菩萨众多,为何我们多讲文殊、普贤、观音和地藏四大菩萨?为什么中国有,而且也只能有四大佛教圣地?为何这四大菩萨又分别称为大智、大行、大悲和大愿菩萨?他们使用的法器和坐骑的寓意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哲学、社会和人生意义?如此等等,感悟如下。
文殊大智象征着理论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佛家思想和理论的重要发源地。文殊大智重理论,其在
佛教中代表智慧,掌管理论。看重理论就是尊重知识,崇尚智慧。人和社会的一切进步都源于知识和智慧。对人类社会而言,理论至高无上,故五台山自然就成了四大佛教圣地之首。这也就是为何四大佛教名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称的一个缘故。
“文殊”二字中的“文”指文化和理论,“殊”指特殊和极致,文化和理论达到特殊和极致的境界就是“大智”。反之,“大智”就是理论,学理论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文殊”,故“文殊”和“大智”是同义词,“文殊”菩萨也称“大智”菩萨。
文殊菩萨的坐骑是青狮,青狮庄重、威猛、尊贵,威力无穷,寓意着理论智能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在人类历史上,理论是盏明灯,它的光芒一直照耀人类前进的方向。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就是想法,有想法才有做法,有做法才有作为,故人类的一切作为都是理论指导的结果。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思想理论的宝贵财富,是我们人生观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中华民族是有德行的民族,只要用理论武装好,东方巨狮就会苏醒,就一定能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并引领好世界的未来。
普贤大行象征着实践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贤大行重实践。“普”就是普及、推广和实践;“贤”就是美德、智慧和思想;“普贤”就是普及、推广和实践佛家的美德、智慧和思想。“普贤”的主要途径就是实践,实践就是行动,行动尊称“大行”,故“普贤”和“大行”是同义词,普贤菩萨就是大行菩萨。
大行菩萨一手持经卷,一手抦如意。持经卷寓意着人们的生活实践活动要以智导行,以行证智,智行并进。以智导行就是讲理论指导实践,以行证智就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智行并进就是说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致知于行。
一切“大行”的实践家都希望自己的行动如意,抦如意就是隐喻着人们对社会实践顺心如意的希望。手里拿着如意,寓意着希望就在手中。只要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总之,人们只有通过踏踏实实的社会实践,才能使我们的梦想和理论的巨大潜能得以释放,才能从自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普贤菩萨的坐骑是白象:“白”乃洁白无瑕,品行纯洁;“象”乃力大无比,背负重担,任劳任怨。“白象”喻示着人生的实践过程既要品行端正,积善成德,还要吃大苦,流大汗,耐大劳。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艰辛的,但只要向善的方向努力,未来就会美好辉煌。现在,有些人不吃苦耐劳,或为富不仁,或投机取巧,如此等等都会失去民心,何谈建功立业和德高望重的“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