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三)
四大菩萨象征着人生的四大智慧
上述四大菩萨的社会学意义是什么?其中又蕴藏着什么样的人生智慧?小结如下:文乃文化理论,殊乃特殊至上,文殊就是研究文化理论达到特殊至上境界,就是大智,就是指思想水平高。普乃普及推广,贤乃智慧美德,即佛学的思想理论,普贤就是普及推广佛学的智慧美德,践行佛学的思想理论。这就是大行,其哲学本质就是实践。观乃观察了解,音乃世人的心声,观音就是时刻倾听着人民大众苦难的心声,让人民消除痛苦,去掉悲伤。故观音就是大悲,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大慈大悲是何等的高尚!地乃大地,大地坚定稳重。藏乃埋藏,埋藏就是深入隐蔽。故地藏就是坚定稳重深入隐蔽之事,也就是理想信念,即对未来追求的大愿和希望。将这些思想排比如下:
文乃文化,殊乃特殊,文殊即文化达特殊境界,就是理论,就是大智;
普乃普及,贤乃贤德,普贤即普及佛学的贤德,就是实践,就是大行;
观乃观察,音乃音声,观音即观察人苦难音声,就是服务,就是大悲;
地乃坚定,藏乃深究,地藏即信仰的坚定深究,就是信仰,就是大愿。
四大菩萨所使用的法器和坐骑各有不同,但这些法器和坐骑的寓意与人类社会理论、实践、服务和信仰的内涵却一一对应。理论斩愚昧,实践重勤劳,服务为人民,信仰指方向。排比总结如下:
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建理论,握慧剑斩愚昧,骑青狮表理论之尊威;
峨眉山的普贤菩萨行智慧,抦如意重勤劳,乘白象表实践之艰辛;
普陀山的观音菩萨做服务,携净瓶洒甘露,踏莲花表服务之纯真;
九华山的地藏菩萨指方向,持宝珠树理想,驾善听表信仰之忠贞。
佛学中的四大菩萨(大智、大行、大悲、大愿),仿佛就是人类社会(理论、实践、服务、信仰)的象征或代言人。大智、大行、大悲、大愿同理论、实践、服务、信仰,一一对应,仿佛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写照。
纵览人生,无非都是在追求和践行着理论、实践、服务和信仰这四件大事。这四件事
是人类历史数千年经验的总结,既是人生的四大任务,也是人生的四大主题,更是人生的四大智慧。总之,佛学中的四大菩萨就是象征着人生的四大智慧。衷心祝愿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能充满理论、实践、服务、信仰四大智慧,实现大智、大行、大悲、大愿的高贵人生。
佛学、社会、哲学和人生的关系
佛学的价值、力量、目标、追求和意义不在于人们的世界观和科学观,而在于人们的人生观和伦理观,其核心是善,使生命慈善化、情感化、高尚化。它是人们调节改善心灵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方法,也是人类精神追求的一种境界。其宣扬的善良正义、众生平等、和平共处和因果报应等思想,对当今保护生态,热爱动物,珍惜生命等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四大菩萨所奉行的智、行、悲、愿,正好对应着社会学的理论、实践、服务、信仰四大主题。崇拜文殊、普贤、观音和地藏,就是崇拜大智、大行、大悲和大愿,本质就是崇拜人类社会的理论、实践、服务和信仰。
社会的四大主题:理论、实践、服务、信仰,正好对应着哲学的四大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谐世界、美好世界。哲学的四大目的又源于人生的四大需求:学习、工作、修养、幸福。佛学、社会、哲学和人生内涵的对应关系小结如下:
佛学 社会 哲学 人生
四大菩萨 四大主题 四大目的 四大需求
大智 理论 认识世界 学习
大行 实践 改造世界 工作
大悲 服务 和谐世界 修养
大愿 信仰 美好世界 幸福
四大菩萨就是要彰显佛学的四大精神:大智、大行、大悲、大愿。这四大精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思想会思考、有决心肯工作、有胸怀敢担当、有理想要奋斗。这是多么高尚,多么精准,多么接地气啊!鉴此,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菩萨和寺院众多,若对其分类,无外乎大智、大行、大悲和大愿(即理论、实践、服务和信仰)四类。四大菩萨及其四大道场,让所有菩萨或道场皆有所归。这就在社会学层面(理论、实践、服务、信仰)解答了中国为什么有,而且也只能有四大佛教圣地(大智、大行、大悲、大愿)的原因所在了。大智、大行、大悲和大愿,即理论、实践、服务和信仰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颠扑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由此可见,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是多么伟大!其文化内涵是多么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