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五)
善是人类的顶级智慧
1.善乃不为难人
人生在世,之所以痛苦,很大一部分在于,互不让步,相互为难。古语云:与人为善,天地皆宽。不让人为难,是一种善良,更是一种境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记载,子贡曾问孔子:老师,这世间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凭着它终身实践并获取益处呢?孔子答:恐怕就是恕了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自己不喜欢,不想要的东西,不强加给对方。同样,自己喜欢,想要的东西,也不能强加给对方。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自己的好恶,并非别人的好恶。我们没法控制别人,也没法按照别人的想法生活。尊重和善意其实很简单,就是不让别人为难。推己及人,我们的世界会更美好,生活也会更幸福。
‚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人生在世,各有各的苦,也各有各的甜,有时候不为难别人,就是不为难自己。将心比心,才能长久。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对别人的善意,最终会成全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扔人泥巴,手留肮脏。做人处事,与人为善,不让人为难,就是给自己舒适。正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给别人留路,就是给自己更宽的路。
其实,真正的为人处世,说到底,就是让人舒服,让人心安。别人活得轻松,自己也过得自在。
ƒ善良就是要热爱他人
处处为难别人,以此展示自己优越感的人,并不是真正的强大。只有邪恶愚昧的懦夫才会恃强凌弱。一个人如果不可一世,就算再有才能,也难以一展抱负。
人在低处,把自己当人,人在高处,把别人当人,这就是基本的善良。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自轻者,人必轻之。与人为善,既能够给别人带去舒心,自己也能够收获平和的心情。只有这样,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2.止于至善
善是做人之本,是人行走在世上的通行证。它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时时让人感受得到。善良的人一定是个温暖的人。你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善良,因为善良能让人在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它可以时时温暖自己,也芬芳他人。如果一个人做不到最基本的善良,那么他就会遭人唾弃,得不到世人应有的青睐和认可。
善是人性中所蕴藏的一种最柔软,但却也是最有力量的情怀。不管如何艰难,我们也应该坚持善良;不管多么孤独,也要坚守人格的高尚。因为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难。因为聪明只是一种天赋,而善良,却是一种选择。你付出了善良,或许不会马上得到回报,但一定会在另外的时间节点,得以弥补。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这个天,就是你周围的环境和人。一直善良下去,只问自心,不问得失。只有种善因,才能得善果。与人为善就是于己为善;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做人一定要自然轻松,善良坦诚。你善良并能付诸行动,你的一言一行就会感人肺腑,受人尊重。因为你善良,懂得知足、理解和宽容,不计较得失,大家才愿意与你靠近和交心,你的生活才会天高海阔!总之,人因善良,必会幸福!
善良是一种精神力量,更是一种乐观态度,它可以架起友谊的桥梁,让人通过友善打开彼此尘封的心窗,拉近彼此之间心的距离,友好相处,同舟共济。人生本是一次艰难的旅程,如若人人都做不到善良,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是多么晦暗无光。惟有与心地善良的人交往,才能安居于俗世。
《大学》思想的要点之一就是明明德和亲民,明明德和亲民再浓缩就是善了。故儒家思想的一个重点就是教化人达到大善,即止于至善,见下图。
人生没有善的指引,就会失去攀登奋斗的目标。届时,不论你如何努力,也难以成为对人民有益,让人民永远怀念的高尚之人。正如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人行善,福虽未至,祸已远行;人行恶,祸虽未至,福已远去。只有做一个善良的人,你才能被社会接受,才能倍受世人欢迎!故善良是智者心灵深处的一盏明灯,是仁者内心世界的一片广阔原野,更是做人的高尚品德和人类的顶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