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副会长高志强教授团队科技助力冬小麦壮苗
5月20日,翼城县唐兴镇东关村小麦“耕播优化水肥精量绿色栽培技术高产创建”示范基地,绿油油的小麦迎风摇曳、长势喜人,省农业农村厅与山西农业大学在这里联合召开冬小麦科技壮苗技术现场观摩会,充分展示科技壮苗成果,示范推广冬小麦促弱转壮技术。与会人员查看了该基地小麦的灌浆情况,不禁感叹:“很难想象,晚播小麦冬前‘一根针’‘土里捂’的弱苗能有这番茁壮长势。促弱转壮技术真是了不起!”
唐兴镇基地是山西农业大学高志强教授团队与山西瑞德丰种业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粮食作物超高产试验示范田,也是山西农业大学“种质创新与栽培生理博士工作站”。主要针对灌区小麦生产上播量大、水肥投入大、生产效率低、农民水肥管理随意性大等问题,开展灌区小麦高产创建与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国家小麦体系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山西农业大学教授高志强介绍说:“大自然给我们安排了一个试验。因为去年秋汛,小麦弱苗比例比较高,我参加工作30多年以来,在生产上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的‘耕播优化水肥精量高产高效绿色生产技术’是团队2019年-2021年连续3年高产创建打破我省小麦高产记录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核心技术,在今年这个特殊情况下有效地帮助弱苗转化成了壮苗。播种时我们选择了库容量大的品种,攻粒重效果显著,通过后期3次~4次的叶面喷肥,可以使千粒重提高3克~5克,产量增加100斤-150斤。滴灌可以进行水肥一体化适时精准根系供给,病虫害防控以防为主。为防止1、2节间过长造成后期倒伏,在拔节期叶面喷施生长抑制剂控制节间伸长,同时也促进根、茎、叶更壮实不细弱。”
山西瑞德丰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峰介绍说,“基地的麦田于去年11月5日、11月6日、11月12日、11月14日播种,比常年的播种时间晚了20天左右。播量为每亩20千克,播种时土壤泥泞,加上秸秆粉碎还田不到位,当时的幼苗长出来就像一根针那么细弱,有的还在土里捂着,这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针对这种极端现象,我们采取高教授团队的技术,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确定了促弱转壮的技术核心‘前期促根、拔节期促控结合、全生育期精准攻水肥、病虫害预防为主、灌浆期猛攻粒重’。从现在的小麦长势看,是比较成功的,根据现在的群体结构情况预测,600公斤-650公斤的产量很有希望达到”。
针对去年秋汛造成的我省冬小麦大面积晚播,无分蘖、一根针、土里捂等弱苗比例高的现象,全省农业农村系统上下协同、多措并举,推动一系列粮食生产支持政策落地落实。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三队包联”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扎实开展科技壮苗行动。到田到户指导农民群众抓好“一喷三防”、水肥管理、农机具操作和病虫草害防治,提高技术的推广率和到位率,确保把小麦促弱转壮技术成效化为粮食产量。目前,小麦苗情转化迅速,好于预期,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山西日报记者王秀娟报道)